“南宫发布”微信公号1月16日消息,为应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早日取得抗疫胜利,经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封控管理组研究决定,自今晚开始,我市实行最严厉的封控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一、全市所有社区、小区、家属院及居村人员一律不许流动,所有居民居家隔离,活动范围仅限于自己家中,严禁出户。
二、各单位所有有工作任务的人员一律在单位吃住,严禁返家。
三、对于违反以上规定且不听劝阻的,采取行政拘留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四、为确保居家市民正常生活,现面向所有党员干部、学校教师、积极分子、社会爱心人士等群体招募防疫志愿者,协助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志愿者可联系所在合围区和小区负责人报名,并由合围区负责人及时收集志愿者基本信息报送疫情防控指挥部。
请广大市民群众严格遵从指挥部安排,并给予理解、配合和支持。
相关推荐
河北新增32例本土确诊,本轮疫情病毒由境外输入,石家庄、邢台南宫市继续封闭管理
1月16日15时,河北省召开疫情防控第6场新闻发布会,对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进行通报。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16日0—10时,河北省新增32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石家庄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在石家庄藁城区。
1月2日至1月16日10时,河北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688例,其中石家庄646例,邢台41例,廊坊1例,累计出院12例,累计死亡1例,现有本土确诊病例675例,其中石家庄633例,邢台41例,廊坊1例。
1月2日至1月16日10点,河北省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350例,其中石家庄333例,邢台17例,累计转确诊126例,其中石家庄117例,邢台9例。
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家庄第二轮核酸检测检出阳性病例247例,检出阳性病例的县市区8个,主要分布在藁城区;邢台第二轮核酸检测共检出18例阳性感染者,均来自邢台南宫市。
本次检查结果呈现了两个特点,一是仍然呈现一个高度的聚集性,石家庄市检测出的阳性感染者集中在藁城区的增村镇,其次是与之相连的西关镇,两者占藁城区病例总数的91%,占石家庄总病例数的81%,邢台市的疫情仍然只局限于南宫市。二是感染范围没有进一步的明显扩大,石家庄市的阳性感染者大多是来自于隔离医学观察场所,邢台市阳性感染者全部来自于隔离医学观察点。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建培说,从检出阳性的区域分布看,仍然集中在石家庄和邢台。石家庄市藁城区新检出的阳性217例,占比87.85%。增村镇检出176例阳性,占藁城区总数的81.1%。藁城区特别是增村镇,仍然是石家庄疫情的重点地区。
邢台市新检出阳性人员全部集中在南宫市,说明南宫市仍然是邢台的重点地区。邢台市新检出的阳性全部为集中隔离点内检出,从密接和次密接检出,说明邢台市疫情已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石家庄市新检出阳性,180人在隔离点内检出,67人在隔离点外检出。从隔离点外检出的阳性占比27.1%。这说明排查筛查等措施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负责人介绍,石家庄、邢台南宫市继续封闭管理至1月19日,廊坊市固安县继续实施封闭管理至1月25日。
邢台市除南宫市外的其他地区,从今天起,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廊坊市除固安县外的其他地区,继续实施封闭管理至1月18日。
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中国疾控中心与河北疾控中心共同对来自石家庄、邢台市多例病例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比对,排除与我国既往本土疫情的相关性,提示引发本次疫情的病毒由境外输入。现在多条线索都在紧张排查过程中,目前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新华社:滥用“战时状态”有懒政之嫌 不利于抗疫大局
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既不能“重炮打蚊子”,也不能“扫把赶恶狼”。滥用“战时状态”表述,可能制造不必要的恐慌,也容易麻痹民众心理,淡化人们的“备战”意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少应对疫情的能力与办法,随意用“战时状态”吓唬群众,更是一种懒政。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丁静
“安徽庐江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会不让出城吗?”“晋中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外出返回是不是得隔离?”近期,随着一些省份出现散发疫情或局部聚集性疫情,不少地方政府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一些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距离疫情发生地较远的城市,甚至本省都没疫情,也开始效仿。 地方疫情防控中滥用“战时状态”表述,不仅会让群众困惑,增加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也不利于防疫大局。
“战时状态”是借用军事表述,只能用于特别严重、紧急、需要高度动员、大规模组织的事态。在疫情防控上,去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可用“战时状态”表述,以动员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重大疫情。
但是,当下多点散发和局部集聚性疫情,与当初武汉、湖北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经过一年来与新冠病毒的较量,我们积累了很多成功、成熟的经验,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履职尽责,完全能够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完全有信心遏制目前多点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即便为了形象表述用“xx保卫战”,也与“战时状态”不可相提并论。
正因如此,各地不能随意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而且滥用“战时状态”,隐患也不少。 一是滥用“战时状态”表述,可能传递错误的信号,在群众中制造不必要的恐慌,甚至催生谣言、抢购等失序行为。
二是动不动就喊“战时状态”,容易麻痹民众心理,淡化人们的“备战”意识。“狼来了”喊多了,哪天“狼”真来了,真的进入较为紧急的状态,需要与病毒短兵相接时,反而会丧失应有的警觉,关键时刻“掉链子”,影响抗疫效果。
三是滥用“战时状态”表述,也有懒政之嫌。如果缺少应对疫情风险的能力与办法,不是通过科学措施、细致工作来扎紧抗疫的篱笆,而是试图通过简单的口号、以“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大动员效果,实际上与中央“精准防控”精神相悖,是作风不严不实的一种表现。
当然,一些地方用“战时状态”表述,是想表现出一种积极抗疫的姿态。但是,疫情防控的决心大不大、手段灵不灵,无关口号,关键靠实干。这些天,有的地方宣布进入“战时状态”,火车站、机场防疫却漏洞百出;有的地方已有群众议论,觉得“战时状态”跟平时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 如何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开展社会动员,中央早有统一规范。抗疫以来,各地根据疫情实际,动态调整防疫等级,及时通报疫情信息,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总体做到了有序防疫、科学防疫。
因此,面对冬季新的疫情防控形势,切勿滥用“战时状态”,要按既有制度安排,严格依据疫情实情发布防疫等级,落实落细防疫措施,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要实事求是地做好动员工作,比如,提倡就地过春节、非必要不旅行,就是非常精准的动员,人民群众也积极配合,完全能够达到引起群众重视、顾全抗疫大局的效果。
总之, 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既不能“重炮打蚊子”,也不能“扫把赶恶狼”,各地防疫等级要与疫情情况匹配,这样才能真正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战时状态”被滥用,央视热评:改用“应急状态”是及时纠偏
“全时空转入战时状态”“一律进入战时状态”“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连日来,“战时状态”成为高频词。起因是,由于出现散发疫情,多地有关部门便一声令下,宣布进入战时状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闻令而动,迅速出击,通过精神动员和制度安排应对疫情,当然值得赞许。但是,在表达上应有分寸,在措施出台上应体现“精准”二字,在具体操作上应合乎章法,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抑或慌了神乱了阵脚。
《国防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换言之,非经法定程序不能宣布进入战时状态,而履行相关程序前,显然也需要全面评估,准确判断。
应该看到,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出台的“战时状态”与法律规定的“战争状态”是两个概念。但是,对于民众而言,并不一定分得清两者的区别,反倒容易望文生义。故此,不宜动辄就称进入战时状态。
一旦滥用“战时状态”,不仅会误导民众,还容易造成紧张气氛,更容易带来“狼来了”效应。有网友直言:如果“进入战时状态”喊多了,人们淡化了“战”的意识,一旦“狼来了”,就可能在“战争”真正降临时丧失了“战时”应有的高度警觉。此为中肯之言,当正视。
由此,需要探讨的是,一些地方为何轻易抛出“战时状态”?表面看起来,与未能真正掌握战时状态的定义和内涵有关。而实际上则折射出有关部门缺少全盘考虑,缺乏从容应对。面对复杂疫情形势,不能停留于喊口号,说狠话。其实,如果应对得力,防范见效,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按照中央要求,各地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学习掌握各项政策规定和部署要求,指挥体系24小时保持运行状态,实行“零报告”制度。不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不等于就可以掉以轻心。从快速激活指挥体系,到迅速组织核酸检测;从精准锁定重点人员并隔离管控,到加强人员、物资、技术储备……每个环节都“咬合”得当,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不再提战时状态了,而用应急状态来替代。这是及时纠偏。因应时势,迅速作出调整,措施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见效。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我们终能遏制疫情反弹,迎来春暖花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