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怀旧帖看到这么一句:
“为什么牛奶没小时候那么浓?怎么越来越淡了。”
这到底是集体性错觉,还是确有其事?奶叔今天就给大家捋捋清楚。
这个,我们得先回答一下,什么是牛奶的“浓”?
“浓”有时指牛奶看起来浓稠,还有人觉得牛奶放一会儿出现一层奶皮就是“浓”。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牛奶的“浓”,就是粘度。
影响牛奶粘度的,首先是其中的固体含量——脂肪、蛋白质和乳糖。
在牛奶里,脂肪以 “乳滴”形式存在,脂肪与水不混溶,全靠乳滴表面吸附的蛋白质才能安安静静地呆在水中。但脂肪又比水轻,所以没过多久,乳滴会上浮到牛奶上层,当它上浮到表面,就成为你我熟悉的“奶皮”。
▲ 奶皮,儿时牛奶标配
小时候的牛奶多来自农场自销或者自家奶牛,之所以觉得味道浓,好喝是因为:
牛奶煮沸后其中的乳脂肪成分受热上浮,同时吸附了牛奶中酪蛋白、乳清蛋白等蛋白成分后聚集到牛奶表面形成奶皮。有脂肪就有香气,更别说脂肪和蛋白质的终极结合体了。
但这并不代表它更营养更好。
而且试想,如果现在,你在一盒牛奶里看到奶皮,第一反应肯定不是:呀这个牛奶特别浓。而是:这盒牛奶可能不新鲜。
从含量来说:
真不是!
小时候的牛奶,乳脂含量大约在2.8%左右,而且每个产地,甚至每头牛都会不同。如今的商业化牛奶,把乳脂含量控制2%-3.2%,乳脂含量,尤其是全脂牛奶的乳脂含量比之前更多。
实在要找和童年牛奶的区别,只是没了醇厚的奶皮。但为什么没有奶皮了呢?
商业化的牛奶,大多追求标准化工序。从奶牛身上挤出的奶,必须经过标准化和均质化两个过程。
▲ 牛奶生产线
标准化:把原料奶的脂肪含量控制在成品需要的范围内。
均质化:用均质机快速搅打牛奶,把乳脂打碎成细小的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牛奶中,这样牛奶就不会轻易发生乳脂分离的现象了。
通常,人们会把颗粒直径降到原来的1/10左右,其分层速度就大致只有原来的1/100了。奶皮也随之消失了。
▲ 均质化后的牛奶
同时,为了健康着想,各个厂家都推出了脱脂奶和低脂奶,脱脂和半脱脂牛奶会在“标准化”这一步进行乳脂的离心分离,多退少补,之后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回添。
脂肪减少 = 牛奶中固体含量减少 = 牛奶粘度降低,因此说牛奶变淡好像也没问题,但只限脱脂奶和低脂奶。
首先,和牛奶中的细菌有关。
牛奶中的细菌有的会分解脂肪,释放出脂肪酸;有的会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二者都会增加牛奶的酸度。
酸度的增加会强化牛奶中蛋白之间的互相作用,导致牛奶变粘。
但细菌多的地方,卫生条件也会抱歉,意味着,这类粘稠的牛奶,非常有可能是从粪便和苍蝇共生的奶牛身上挤出来的。
你可以放心饮用吗?
▲ 最新奶牛驱虫大法:把奶牛涂成斑马
也有部分产品人工添加了增稠剂或其他碳水化合物高分子。
比如聚葡萄糖,比如植物胶等。这些物质也无毒无害,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极微的一点就能让牛奶液体的黏度增加。
这样的牛奶确实更浓,但自然度也随之下降。
当然了,奶牛除了浓,还有香这个特点。
奶牛的香在奶牛吃草时,草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被奶牛的消化系统吸收,最后经过血液进入奶中。也可以被奶牛鼻子吸入,直接进入奶里。
只要保持好的饲料和清洁的环境,就能保证“好”的味道准确传达到奶中。
菲仕兰的黑白全脂牛奶,不仅使用现代工业技术生产,还给奶牛喂标准化的天然牧草,全脂牛奶里,也自带一股清香。
虽然我们找不回小时候同款浓郁奶味,但平淡的奶味,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进程,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这样的淡牛奶,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奶。让它们,成为现在小朋友的童年味道吧。
奶粉们,你喜欢喝热牛奶还是冰牛奶?
留言告诉奶叔吧!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