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有读者问---
必须安排一下!
军官转业名额与时间,读者的咨询,重在四个字——
名额。
时间。
兵策君再加上一个——
选择。
名额
首先,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安置的转业干部数量:
军改前:2015年,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7万余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2.4万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1.3万余名。
军改期间:(2016-2020)
2016年,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5.8万余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2.92万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2.88万余名。
2017年,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8.01万余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4.47万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54万余名。
2018年,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8.23万余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4.98万余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25万余名。
2019年, 官方未公布转业人数,有自媒体透露全国转业人数在6万左右,根据北京地区18年和19年转业人数比例来推测,也支持6万左右这么一个概数。
2020年,官方也尚未公布转业人数,有机构称今年转业人数为3.92万,其中计划分配2.4万,自主择业1.57万。
上图统计了2013年—2020年的军官转业人数。除了2016—2019年这几年,因为需要顺利完成裁军任务,才降低转业条件,释放大量名额。而我们可以看到,改革期间释放的转业名额红利,已随着2019年裁军任务顺利完成而截止。
2020年,转业人数3.9万,回归到军改前水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的军官退役名额,会维持到4万左右,但分配到下属单位可能不会太多。
其次,全国军转安置大省的北京市,同样的趋势也能体现在数据中。
201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8000多人(含自主择业);
2019有所回落,约6400多人(含自主择业);
2020参加转业安置人数2300多人;
从地方安置公布的数字来看,目前,军转安置计划较军改高峰期已经大幅回落,但尚未达到改革之前的数字。趋势已经明显地告诉我们,裁军高峰已经过去,改革释放的退役红利窗口期已经基本结束。
根据改革的规划和目标,为保持职业军官队伍的稳定性,今后军地之间干部流动的比率将会进一步降低,也就是说,计划安置的名额将会进一步缩减。具体缩减到什么样的水平,预计将会低于2015年的历史最低点。
当前,转业名额、复员名额以及逐月领取退役金的名额是否单列,还未可知。如果不单列,依然并入退役计划,转业名额则很容易受到复员以及逐月的挤压,毕竟,在批准条件上,复员的口径是比较宽松的。如果单列,转业名额则容易受到比例控制。不管怎么说,转业名额肯定是不会多的。
官方已经明确“基层蹲苗,引导军官长期服役稳定服役”,如果转业名额较多,势必会引发大量军官转业,这显然不符合已经公开的政策导向。预计今年,转业计划将会降低到改革之前的数量,军官队伍将会恢复到改革之前稳进稳出的水平。
时间
转业时间何时下达?这个问题,可能是目前很多军官想了解的。
新政中明确了年度退役工作的时间节点,每年第四季度集中办理一次,前三季度则办理大超龄等人员。
2021年应该会有所推迟,但是还是按照之前的时间节点办理,工作理顺之后,就采用新的安置时间。就当前的转业时间,兵策君依据几个点,做以下几个预测:
①3月31日。
根据一些消息,涉及到军官的衔级调整,要在3月31日前全部完毕。也就是说,不管是今年到了转业年限的,还是今年面临调职调衔的,可能都要推迟了。当然,这个“3月31日”只是一个预测。
干部退役时间到底是按每年的3月31号算还是按6月份算?如果是按3月份算,那所有人退役时的现军衔级别就会是零9个月,而不会是整数年,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在每年的6月份晋升军衔的,如果是这样,那现军衔级别满三年,那要么就不满,要么一满就是会多出来9个月,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②两会期间。
为什么要提到两会期间?今年的两会在3月5日,这是国之大事,那么涉及到军队也是如此,所以要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多。特别是涉及到大家最关注的两个点:服役年限延长,《退役军人安置条例》何时出台?两会,可能是一个时间值。
③改革期间。
年初,涉及到军官的新政策,12个配套的大礼包,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可谓是为下一步《现役军官法》的修订打前站。最为重要的是,在12个配套的政策中,《关于规范军官制度改革中等级转换办法和过渡政策的通知》等配套法规,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为关键。目前的方向,要进行军官衔级的稳步推进,如何更好的把现役军官的衔级落实好,也关乎着转业安置的推进。
④地方政府。
今后的军转安置,地方主责,军队辅助。也就是说,目前很多政策,只是公布了时间,比如,《退役军人保障法》,但是涉及到地方政府牵头的细枝末节还有很多,特别是核心的配套政策《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还在起草征集中,《条例》不出来,就会导致转业安置停滞不前。今后的退役军人安置,以《条例》为基准,可见地方在政策把控时间上,也需要一个时间值。
所以,综上几点,兵策君推测,最快转业安置时间在今年3月左右。
选择
军官的新政策退役门槛,已明确了。
军官只需满足6年实际干龄+本衔满三年的最低条件,即可申请退役。
然而,众所周知,退役不等于一定能转业。在军改之前,本科毕业满八年也符合申请退役的条件,但即使递交了转业申请,也需按照一定的计划逐步退出现役。这个计划,就是指的转业名额。
由于大多数单位递交申请的人多,名额稀少,导致转业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打分进行排名。过去,排名的依据有:军龄,工作年限,达超龄,各类严控条件以及不可言说的条件等等。
当前,最有可能被优化退役的军官,当属”达超龄“军官。即套改之后各衔级服役满最高年限以及达最高年龄的军官,退役权重排行第一。其次,当属下一轮套改定岗之后,无岗可落的编余人员以及高衔低配的过渡人员。
如果名额还有的话,剩下的军官当中,转业好?复员好?逐月好?《退役军人保障法》对军官的退役安置已有明确了,涉及到军官的主流退役方式,也是占比比较大的就是以上三种。
转业好?
军官今后的转业安置,可能面临的受众群体是初级尉官,特别是大龄或超龄的尉官。尉官放慢,校官放缓,大校以上加快调整,是“前慢后快中间稳”的基本内涵。
也就预示着,尉官的职业生涯,或者说前景规划也迎来了挑战。“少校可逐月,中校可退休”,将会是未来的军官服役路径,适当抬高军官准入门槛已明确,也就是说,当前的军官准入门槛相对未来的职业要求偏低。
前面我们分析了转业安置的趋势,已经可以预知到,今后军官的转业门槛也会缩紧,甚至名额或编制也会缩减,但并不意味着安置不好,相反,可以明确,今后的军官转业安置会越来越好,在《军官安置赋分,有望全国通关》这篇文章里,已经有提到,未来军官的按指纹政策,很有可能要统一了,打破地区性的“各自为战”的军官转业安置政策。
兵策君给出的建议---能够转业安置,还要以转业为主,毕竟这个政策总的来说“四平八稳”。
复员好?
常规操作下,复员并不是放弃干部身份,只要没有因违反军纪而取消军官身份,复员军官依然享受军队干部安置待遇。
复员和计划分配,唯一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同等条件下可以选择转业却选复员的军官,他们放弃了计划安置的待遇,为国家节约了公职编制,是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人群。
大多数选择复员的军官,无外乎就是:一是得不到提拔重用;二是回归家庭的欲望强烈;三是,个人想法得不到最大化。说白了,复员是一种对自我军旅的“折翼”,需要面临很多的勇气,当然,复员背后带来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待遇,可想而知。
兵策君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轻易走复员的路子,“6+3”退役模式,还是可以考量的。
逐月好?
关于逐月,军官干龄16年,军龄20年,仔细想来,其实是玩了一个数字游戏,之前的“自主”是18年或20年,也就是说,尉官基本上满足不了逐月的条件,特别是国防生、提干生、考学生。
还有必须考量的一个,如今的“逐月”是不是在逐月金、待遇保障上高于“自主”?这个问题,有待《退役军人安置条例》进一步明确。
另外,涉及到边远艰苦地区的军官,西藏军人,绝大多数都是从结婚起即常年两地分居,上照顾不到父母,中陪伴不了配偶,下教育不了子女,把最好的青春留在这片土地,落下一身高原病,逐月领取退役金对标之前的自主择业?
兵策君给出的建议--符合逐月的军官,边远地区的军官可以重点选择。
最后说一句:希望政策越来越好,照顾各方面的情况,做到公平公正,最大化让大家服役期有干劲,退役后有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