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胖胖是很多人对宝宝定义的健康理想值,在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中,“胖”代表宝宝营养吸收好,“胖”意味着宝宝身体抵抗力好。
为了让宝宝体重达到“理想数字”,很多父母在吃方面都下了“狠功夫”。前不久网络上一位广东宝宝就因为“胖”而出名。
事件回顾:
这位广东宝宝年仅8个月月龄,但是体重达到了30公斤,全身上下因为脂肪囤积而肉嘟嘟的,拍出的照片自然也十分之“有份量”。
宝宝的家人为此感到特别自豪,认为宝宝发育超前,远远超过了同月龄段孩子的平均体重。尤其是宝妈更是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的喂养心得,宝妈表示自己乳汁充足,乳汁挤掉浪费太可惜,所以有事没事就让孩子喝奶,吃得多自然发育好,所以才有了宝宝如今“傲人”的体重成绩。
可很快就有一名儿科医生的回复引起了大家热议。儿科医生指出,目前宝宝的体重属于超标现象,是不健康的表现,家长不要高兴太早。儿科医生还建议宝妈和孩子一起前往医院检查。
对应儿童保健的大数据来看,8个月月龄的孩子体重不能超过9.8KG的上限值。对照标准数据来看,这位宝宝的体重已经远远超标。造成宝宝过度肥胖的原因,医生认为是营养吸收过剩造成,所以宝妈必须得控制孩子的饮食。
与此同时,医生告知这位宝妈,正常的母乳喂养很少会导致婴儿营养过剩,因为母乳的营养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宝宝出生的月龄以及母体的身体状况而出现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宝宝成长所需。造成宝宝过度肥胖,要么是宝宝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宝妈的乳汁出了问题。
胖不是宝宝健康的标准,过度肥胖对于宝宝都有哪些危害?
1)行动笨拙,影响孩子大运动发育
要知道12个月月龄之前,是宝宝大运动训练的好时机,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三翻六坐”都是正常规律。而过度肥胖的宝宝动作笨拙,不管是翻身、坐立还是行走都比较吃力,尤其是学步阶段,因为腿部与脚部的脂肪压力,给宝宝带来很大的负担,易造成孩子腿部、脚部变形。
2)堆积多余的胆固醇,影响宝宝心血管健康
胖代表脂肪囤积,不管任何年龄阶段皆不例外。宝宝体重超标,其体内脂肪细胞的堆积数量多,容易导致血管壁上堆积多余的胆固醇,影响到宝宝的心血管健康。幼时过度肥胖的孩子,成年后患有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明显增加。
如何科学喂养才能控制宝宝的体重在合理的范围?
1)乳汁的营养
前六个月,母乳是宝宝唯一的珍贵口粮。母乳的营养成分关系着宝宝的健康,为了孩子长得快,各位妈妈们拿出了“豁出去”的决心,各种高脂肪饮食来者不拒。
但殊不知,母体摄入的脂肪、油脂过高,母乳的脂肪含量同样会增加,那么宝宝吸收到大量的脂肪,体重就容易超标。要确保乳汁的营养,妈妈们要做到合理膳食搭配,肉类和蔬菜均衡摄入,同时还要搭配新鲜的水果。母体均衡营养的摄入,自然就确保了乳汁的营养。
2)奶量的掌握
婴儿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只有靠妈妈“按需哺乳”,通常新生儿吃奶的间隔在3-4小时左右,每次喂8分饱即可。即便是妈妈的奶量非常充足,也不要让宝宝不停地吃,否则只会造成宝宝过度肥胖。
儿童保健是3岁之前宝宝成长过程非常重要的检查,检查结果有任何异常,医生都可以给予对应的干预、治疗方法,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