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据媒体转引知情人士透露,央视2021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审查,近日已经结束。此消息一出,与往年一样,依然有一些网友“不看好”。 最被吐槽的有三个原因:
喜头悲尾,刻意拔高。春晚小品成不成功,全看大年初一人们打招呼用不用你的台词。以前看春晚小品,金句不断,从头乐到尾,遥想那年“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鲜活的中国有嘻哈既视感;现在看春晚,“感动哭了”“泪流满面”成为判断小品够不够资格上春晚的“潜指标”,可是看完整台晚会,竟想不起一句印象深刻的金句,光记得哭了。当催泪成为目的、逐渐固化模式,甚至成为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规定动作时,就更难被打破,也更难带给人惊喜。
流量为王,鸠占鹊巢。以前,大家守着电视等春晚,有时看到盼了一年的熟面孔,还没等演员开口,观众自己就乐了。就是因为“台下一年功 台上一分钟 让你记一年”的范儿,让他们成为老百姓开年大宴那道不可或缺的菜。现在,大家刷着手机瞄一眼春晚,哟,这不是刚才直播那谁吗?怎么转场这么快?流量明星、带货主播,这些平时就已经刷足了存在感的熟面孔,却是“一年换一批 个个差不多”。演小品?你出个靓镜,我配合笑笑,过目即忘,谁也别在意。
摇红包里穿插节目。曾几何时,整晚都是好看的节目;后来,节目里穿插广告和摇红包;再后来,节目间隙穿插摇红包;现在呢,一个小品里恨不得让每个演员轮番提醒一遍,记得摇红包哟。这小品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冉冉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