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聊完拼多多,没想到啊,拼多多再次搞出幺蛾子——其员工王某在某某发帖,结果因包含不当言论被拼多多辞退,不仅如此,王某的所有帖子都被曝光,而这些帖子都是发表在脉脉的匿名帖。这个消息过于惊人,以至于整个职场社交圈都呈现出一段诡异的安静,紧接着的状况可以用一惊一惧复一怒来形容,情感递进、剧情演绎极具层次感。
一惊
脉脉是什么地方?是职场的社交平台,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主要在于工作吐槽和报料。近年来,阿里收购优酷、明星衣橱拖欠员工薪水、美团收购摩拜、熊猫直播被卖身、陆离职等互联网大事件,都是从脉脉最先爆出。这样一个专业吐槽、高端报料的职场人社交圈子居然被点了,安能不让人心惊肉跳?
一惧
职场是什么地方?套路最深、压力最大、矛盾最尖锐地方,一方面员工需要企业提供的薪水完成生存和生活支出,另一方还要拼命忍受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压榨,两者互为因果,这种模式让人压抑和纠结。而长期的压抑和纠结必然需要一个宣泄的渠道来保证职场人的心态和情绪,所以哪个职场人没吐过槽?没黑过自家公司?而当你知道自己所做过的一切,有可能被人用录音机录下并放到老总办公桌上时,你会不会觉得很恐怖?
一怒
这个怒的成分就很有些复杂了。首先,肯定是愤怒于隐私被泄露;其次,也愤怒于脉脉的公关的应对失措——脉脉在澄清与自己无关后竟然关闭了评论区,导致群情激愤。
先说说隐私的问题,关注新闻的小伙伴们都知道,20-21年有几件大事儿都是与隐私有关。第一个,疫情期间,某小区借由“无接触”强推扫脸识别被抵制,后官方介入明确不得强制要求扫脸。这事儿还引发了一个很严重的后续,当时北京市场正在力推蚂蚁和微信扫脸支付机,结果这个事情出现之后,扫脸支付机的推广都受到极大影响,甚至一度停滞。由此可见,目前消费者对隐私的关注程度是远远大于生活便捷的。
第二个,辛巴翻车于燕窝造假,但是真正让他成为众矢之的的却是其在直播中故意泄露消费者信息,并唆使粉丝对其进行网络攻击。经历过19年和20年的我们都知道,这两年的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事件造成了多少悲剧?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新零售的从业者,不管是电商还是视频带货都一样要重点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只有你把足够的安全感打给消费者,消费者才能放下心中的块垒,真心实意的接受你和你的商品。
又要说到危机公关了,这东西真的是并不复杂,但是屡屡有大厂中招,想想也是很可怕。原本以为,大厂会有一套完整的公关方案,这一套东西哪怕不是药到病除,至少也不应该火上浇油让事态滑向更黑暗的深渊。但是,最近的一些事情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越是庞然大物越是在公关处理上不走心,最后被舆论反噬的极惨。
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的公司尤其是大的公司,对舆情的认知存在偏差,或者是有意地削减部门的存在,或者是将其与常规的宣传部门合并以节约成本。最终导致了,非专业的应对。又或者,这些企业对舆情应对的不走心的根本原因是大厂的傲慢和自我。老实说,真的很难想象,一家以服务为收益核心的企业中,其形象部门竟然无视服务的本质圈地自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冷漠的应对自己的服务者的一切质疑。
撇开其他行业不说,单就电商或带货主而言,一旦滋生傲慢和冷漠,一定会产生持续性掉粉,因为粉丝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对商家的态度尤为敏感,而掉粉意味着这家电商或带货主进入了失业的倒计时。
企业真正有了公关危机应对很难吗?其实,也不并不难,大家想要的无非就是事情的真相和合理的处理结果而已。只要把这东西给足了,没人喜欢揪着一件事儿死缠烂打。可是,偏偏有人喜欢舍弃真诚,搞一些剑走偏锋的小聪明结果只能是搞伤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