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张"2021罚款单",9张涉及楼市。
1月13日《证券日报》消息,从1月8日以来,银保监会官网陆续披露了"2021款罚单"。
银保监会所披露的"2021款罚单"共有17张,其中12张的处罚对象为银行业机构,5张处罚对象为保险业机构。而银行业机构所收到的12张罚单中,有9张涉及楼市,分别与涉房贷款及土地出让金相关。
注意看这几个数字:17张"罚款单",12张涉及银行业机构,其中9张与楼市有关。
是不是特别惹眼?
透过"罚单",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
这种态度,时间越近体现地是越明显。按照时间线,我们一起来看看。
1、半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贷款进行了5档管理,设置了房地产贷款上限和个人贷款上限。
这种定量式的表述是前所未有的,以前都很模糊,现在特别具体。高压线就在那,你不能碰。
2、1月6日,住建部长王蒙徽在接受采访时明确:下一步楼市将会有5项举措,其中4项措施尤其引人关注。分别是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省市联动精准调控、监测预警和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这些内容是相当的丰富:金融说白了就是钱,流向房地产的钱袋子要扎紧了;联动精准调控,也必定不再是1+1=2的效果;监测预警与专项行动,话外之音也不言自明。
3、近日,央行、住建部召集重点房企举行座谈会,与会房企除了去年9月已参与融资新规试点房企,亦包括部分去年未参与试点的房企。 这意味着: "三条红线"有望向外扩围。
影响深远的"三条红线",起于去年的八九月份。先是,央行、住建部与12家房企座谈,提出融资"三条红线";然后,在12家房企试点实施;随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管部门要求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回首过往,对比现在,我们发现楼市的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楼市都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吸引了非常多的资金进入。当时,房地产与银行也被"捆绑"在一起,在外界来看,俨然是一对"好兄弟",这样的状况持续了相当的一段时间。
不过,随着楼市信息逐渐透明,房地产业中存在的风险也全方位、无死角地暴露在外界。
不久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撰文表示: "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此外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 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何德旭说,过去十多年,较多的房地产企业通过高杠杆、高负债方式来实现爆发式的增长,相当多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在拼命追求规模、速度、高周转,通过尽快融资、尽快买地、尽快立项、尽快销售加快周转速度。因此,这不仅造成了房地产企业规模的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导致全国地价和房价的飙升,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脆弱性和金融风险。
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9年,看一下当时的情况: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总额高达76万亿。而从房地产规模和房地产企业数量来看,负债规模和增长速度呈明显加快趋势。
欠的钱越多,发展得越快,这就是风险。一旦资金链断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泰禾集团就是一个先例。
所以,可以想象的到:在这种背景之下,零容忍绝不再是空穴来风。零容忍,也必将会从特例变成普遍现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