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的辣椒自去冬今春上市以来,行情不断升温,与寒冷的天气形成“冰水两重天”。辣椒变“金椒”,椒农个个笑逐颜开,赚得盆满钵满。红红火火的辣椒市场背后蕴藏着哪些市场因素和规律?明年的行情是否依旧红火?农民会不会跟风盲目种植,循环重复往年“一年好一年坏”的怪圈?如何种、种什么才能让农民增产增收?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供不应求客商上门抢购
6日上午,记者来到遂溪县城月镇虎头坡蔬菜种植基地,几十个大棚整齐有序排开,数十个工人正在采摘、过磅、装车,一派繁忙的景象。基地负责人蔡晓军不断提醒摘椒工人:“这里还有青椒,快过来补摘。”
今年辣椒市场红红火火。
从佛山回乡创业的蔡晓军向记者说,自己通过村委会向周边自然村租用168亩连片土地,创办了家家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投入100多万元省扶贫资金做大棚、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辣椒市场日日见涨,目前50亩辣椒已采摘了9批,收入超过70万元。每隔几天就雇用40多人工人进行采摘,辣椒收购价平均每斤超过4元,目前还有上涨的趋势。
“辣椒供不应求,价钱也是前所未有,今年的辣椒价钱和行情真是出乎意料!”话音未落,他急匆匆跟着收椒的货车去和收购客商交接。
正在采摘青椒的韩宅村老韩告诉记者,今年所有种辣椒的农户发达了,他们村的采摘工每隔几天就来一次,每天工钱有110元。看见老板赚钱,大家做工起来也很带劲。
在雷州市客路镇碗洋村附近的奋勇农场八队的种植基地上,一望无际的地里郁郁葱葱全是辣椒。其中,160亩的辣椒显得“另类”,全部用防冻网围了起来。承包户草潭镇茅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马胜笑眯眯说,这些防冻网要比露天种植的费用增加20万元,但今年行情好,加上可用十年之久,物有所值。防冻网的主要作用一是防寒保温,二是防夜蛾等害虫。
笑逐颜开的椒农。
他掰着指头介绍,地里种有美人椒、青皮椒、黄皮椒、线椒等品种。目前,黄皮椒收购价格4元/斤,青皮椒收购价格4.5元/斤,线椒5.5元/斤,红美人椒收购15元/斤,指天椒20元/斤。虽然美人椒、指天椒椒价钱高,但产量低,一亩只有三四千斤,其实收入也和青椒差不了多少。黄、青皮椒每隔五六天采摘一次,产量高,是我市辣椒种植的主力军。线椒每隔一个星期采摘一次,而美人椒每隔10天采摘一次,但还要视天气、寒暖程度而定。以黄皮椒为例,可以采摘到清明后,一共可采摘20多批,一亩8000斤左右,收购价格超过4元,一亩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扣除成本,最少可以赚2万元。“种植时间两三个月就可采摘,你说小小的辣椒收入可不可观呢!”曾马胜乐开了怀。
坡头区绿健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海燕告诉记者,她种植大棚蔬菜已有十年,目前基地发展到200亩,主要以大棚种植辣椒为主,今年种植了100亩左右。到目前止,已采摘过一批辣椒,收购价每斤达5.3元,共采摘上市2万多斤,收入超过了10万元,但真正的高峰期还在后面,每隔几天会采摘上市一批,一直可采摘到清明后。“我的大棚辣椒亩产平均8000斤以上,如果能保持5元以上,每亩收入可超过4万元,这是我种植十年辣椒没有遇到过的行情。”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现在每天都有客商上门抢购辣椒。
辣椒何以变成“金椒”
“去年烂在田里没人要,今年被抢疯了,不知咋回事?”一名采摘青椒的妇女抬起头对记者说道。
是什么原因造成一椒难求,辣椒变“金椒”?记者采访了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科长李文养,他对辣椒收购价格暴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辣椒多年来收购价格低迷,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我市种植辣椒的面积大为减少。”他介绍,这几年火龙果、番薯等农产品价格和行情不错,很多种植辣椒的专业大户纷纷改种火龙果和番薯,辣椒的种植面积无形中减少了。
工人采摘辣椒。
面积减少还包括前二三个月不少地区暴雨连连,仅是粤西地区和海南,受浸淹死的青椒就不少,即使补种,也将上市时间延长了。“今年北方冷得早,有些地方雪灾严重,大棚菜难以种植,加上之前的洪灾,影响了北方大棚菜的生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曾马胜认为,北方寒冷的天气无形中带动了市场上辣椒需求量的增大,加上去年十二月份两次寒潮南下袭击湛江地区,气温急降,不少辣椒开花时就被冻掉了,以致产量较低。
记者了解到,多重因素迭加造成今年的辣椒变“金椒”,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今年天气寒冷,且北方下雪早,北方大棚辣椒难以承接市场,这成为辣椒上涨的重要推手。
如何能年年有“金椒”
牛年快至,小辣椒已“牛气冲天”,红火的市场背后蕴藏着哪些市场因素和规律?明年的行情是否依旧红火?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市往年跟风种植现象较多。李文养预计,明年辣椒的行情不一定会涨,因为今年的辣椒牛市,会刺激种植市场的积极性,也就是明年跟风种植的现象或会严重。
“种植前要分析市场,最好能有订单。”他提醒,种植户要理性分析市场,确实要种植的,建议与龙头企业合作或者加入合作社,因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信息灵通,销售途径畅通,增强抵御市场突变的能力。
我市一直是重要的北运菜基地,湛江菜的质量和口感众口皆碑,要比北方的大棚菜好许多。李文养提醒,要通过提高湛江农产品的品质赢得市场,这也是防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屏障。
辣椒供不应求。
目前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的大户曾马胜,近年来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农业市场发展颇有心得。对此他有什么“秘诀”?“市场上每年都有几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不要盲目跟风,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和天气因素。”
现在农产品都是全国流通,种植前要了解全国种植面积的增减。他提出,农历3至8月是种植季节,种植前要进行市场调查,特别是北方种植什么多要综合考虑,做到错峰种植和差异化种植。“定位准不准很重要,即是种什么非常关键,如果种植的属于供过于求的品种,辛苦不说还要亏本。”
曾马胜强调一定要加强市场调查,加强天气研究,做到差异化种植是农业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步骤。他笑着说:“近年来,我种植的每一个农业品种都供不应求,从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
例如,香蕉种一次后,在原地重种风险大,所以香蕉种植这几年面积大为减少,加上进口香蕉少,市场不受冲击,近年来的香蕉市场不错,蕉农斩获不菲。这就是研究市场信息带来的回报。
研究天气也非常重要。这次辣椒的牛市就很大程度和北方寒冷天气有关。以番薯为例,如果北方下雪早,收成也会早,地窖储藏量就会减少,我们湛江天气适宜,就要加紧错峰种植。如果北方天气温暖,大棚种植的辣椒、番薯等就会大量上市,造成价钱偏低。
“近年来,农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市场也越来越好。只要定位好,精准种植,就一定会有市场和‘钱途’。今年国家提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特别是国内循环发展经济,对农业的前景无疑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林海燕对我市农业的粗放型和露天种植表示担心。她认为明年很多农民会跟风种植辣椒,如果确实要种植,一要提高科技含量,二要做好基础设施。从她十年种植辣椒的经验来总结,她的大棚辣椒由于是滴灌一体化施肥放水,辣椒品相好、质量好,收购价比露天种植的要贵上几毛钱一斤。
我市去冬今春辣椒自从上市以来,行情不断升温。
蔡晓军也持相同观点。今年天气寒冷,大棚菜的优点立即凸显出来,不论产量和质量与露天种植的相比,皆胜过几筹。“设施农业虽然投入增加,但从长远来说,是值得和必要的,会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风险,将隐患减至最低。”
“精准对接需求,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供给与需求均衡适配,才能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认为,农产品一直以来的“软肋”是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出现“过山车”行情,让农民吃尽苦头。因此,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一要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培育有技术、懂市场的职业农民,特别是要提高他们对市场供求规律的认识,摸清市场的“脾气”,不要盲目跟风,加剧供求关系的失衡。
二要建立健全农业数据信息网,及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使他们能够精准把握商机,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开发出更多的名优产品,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避免产业单一造成的内耗性竞争,增强农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来源:湛江晚报
文:记者钟邦国
图:记者张锋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