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贵州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今天介绍一下贵州省习水县的土城古镇,土城古镇已有千年历史。
历史上,土城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商贸重镇,这座‘通商碑’上就记载了明朝时期,官方为了促进土城的商业发展,给往来这里的商人减轻税赋的事。繁荣的商贸使得这里的行帮和商会云集,至今,关于‘十八帮’的故事,依然是土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清朝时期,随着川盐入黔,土城镇商贸繁荣达到鼎盛,各行各业聚集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十八帮”。那时的土城,河上穿梭着船帮的船,船上满载着盐帮的盐巴,古街上,马帮的马匹驮着茶帮的茶叶,走在石板上,酒帮作坊里的酒散发着香气,街道两旁,打铁的叮当声,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间客栈里进出着南来北往的人,在土城镇流传着许多关于“十八帮”的故事,其中“大脚女人”的故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大脚女人”,她的名字叫赵蛮女,以前这个地方是一片荒坡,后来是赵蛮女和父母亲一起,乞讨为生过日,盖起来了一间茅屋。为了生存,赵蛮女从小跟着乞讨,稍大一点儿就开始捡柴火,挖野菜,再大一些,她开始帮人跑腿送信,甚至还和男人们一道,做起了背盐巴、砍木头等重体力活,因为终日为生计奔波,赵蛮女没有按当时的习俗缠小脚,常常遭受着周围人的非议。
有一天,她上山去砍柴,同伴就嘲笑她说,蛮女啊,你就是一双大脚,凭你的蛮劳力,你一辈子都嫁不出去。蛮女听了过后,又气愤,当然又坚强地说,我就凭这一双大脚,能够顶天立地,撑起这个家。由此,‘大脚女人’的名声就在土城传开了。
“大脚女人”不认命,不服输,在不停奔忙中,她渐渐熟悉了土城各帮派的生意,心里暗自琢磨起来,如果自己有一艘船,就能运更多的货,赚更多的钱。在那个年代,拥有一艘船对一个女人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可敢想敢做的赵蛮女竟然决定,买不起船,就自己造。当时,她投入全部积蓄,约上兄弟们一起上山伐木,几个月的艰苦劳作,赵蛮女终于有了自己的船,从此开始了航运生意。
赵蛮女的执着奋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后来,这位“大脚女人”,不仅结了婚,还有了四个孩子。在她的经营下,一艘船最终发展到12艘船,赵蛮女也成为了当地航运第一人,建起了自己的船帮大宅。如今,她的传奇故事,依然在土城的街头巷尾流传,她坚韧执着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土城人。
“十八帮”有着太多的故事,生意场上的你来我往,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古街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不过,土城人最欣赏的,还是那些身处逆境,但依然坚持,勇往直前的人和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