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文章来自公号【马哥聊房】,欢迎关注!
Hello,我是马哥。
先说说央行前几天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
M1创34个月新高,攀升至10%,达到许久未见的双位数;
M2供应也超预期,同比增长10.7%,比上个月高了0.2%。
如果看过我上篇文章,应该知道这组数字意味着什么,没看的赶紧点这里(广州涨了这么多,现在追高会站岗吗?)。
还担心入手会站岗的朋友,看到这组数据也足以安心了吧。
我在十月份的时候,就预言市场僵持期要结束,马上会量价齐升。
结果发文后的下一个星期,一波暴涨就来了。
上篇文章明确说别怕站岗,广州楼市还没到熄火的时候。
结果发文后的下一个星期,最新的经济数据就证明我所言非虚。
信任马哥在10月份入手的朋友,这一个多月可以说是躺着赚了一大笔。
年前还有一段涨幅,年后也还有一段小阳春,别老看着现在的入手价比前两个月贵了多少,要多想想入手后的行情,能让你赚多少。
所以还是那句话,尽快上车。
OK,聊完最新行情,我们把目光转回到本期的主题上。
之所以想谈谈萝岗,是因为在最近的咨询中,发现了一个现象:
从300-750万预算,无论投资还是自住,很多人都只会问我天河东怎样、万博怎样、海珠怎样、老黄埔怎样。
但少有人问我科学城怎样、长岭居怎样、知识城怎样。
说实话,我有点疑惑。
因为在我看来,萝岗这地方,它居住环境不差,至少楼龄相对较新。未来发展潜力又不错,为啥就没人爱呢?
可能是了解不深吧。
那马哥就带你们好好了解。
想了解萝岗,得先了解黄埔。
偌大的黄埔区,在我看来主要分为4个区域:老黄埔、科学城、长岭居、知识城。
除了老黄埔,另外3个区域都属于萝岗范畴。
但在05年之前,你要是初来广州,问当地人萝岗怎么去,人家会一脸懵逼。
因为萝岗是在05年才被国务院批准独立成区,在此之前,无论科学城、长岭居,还是知识城,都属于白云区的管辖范围。
更准确一点说,属于1984年设立的广州开发区。
(老黄埔旧地图)
虽然已经发展了不少年,但在当地人眼中,无论萝岗还是老黄埔都没啥存在感。
一个属于山卡拉郊区,一个属于重工业郊区,很少有人这么想不开,要去那里买房子。
直到2014年,老黄埔和萝岗合并为黄埔区。原来的萝岗香雪三路1号,从萝岗区政府变身为黄埔新区府。
蜕变成庞然大物的黄埔,才算是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
广州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让两区合并?两者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
究其根源,还是和广州东进南扩的发展战略有关。
从地理位置上说,老黄埔属于广州东进的必经之地,发展是必须的,但难度很大。
作为广州传统的重工业聚集地,无论产业搬迁还是转型升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单纯地自西向东推进,效率太低,光一个石化厂就得耽搁好些年。
怎么办?
只能在推进老黄埔转型的同时,把萝岗合并到黄埔区,成为新黄埔。先把萝岗的产业和经济搞起来,吸引人口,汇聚人气。
等老黄埔的旧城改造搞得差不多了,高新商业和标杆性写字楼建好,第二CBD的规模一起来,萝岗集聚的人口自然会就近回填,让老黄埔成为广州东进之路上新的重要据点。
而老黄埔的转型成功,也能重新拉动萝岗的经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经济上的正循环。
由此可见,老黄埔的打造计划,和当年的珠城如出一辙。
所以萝岗的定位,也正如当年的东圃和员村,是为真正的核心CBD服务。
房产投资,需要对板块的未来发展足够了解。
一个板块的未来,与它的定位息息相关。而定位,是从发展历史中剖析总结出来的。
这也是马哥总喜欢给你们讲故事的原因。
既然萝岗不是黄埔发展的真正核心,那它的投资就毫无价值么?
肯定不是的。
以东圃员村为例,虽不是当初天河发展的真正核心,但因为紧邻核心位置,如今价格一点不低。
而且萝岗和黄埔的关系,跟员村与珠城的关系比起来更为紧密,可以说是唇齿相依、一荣俱荣。
更不要说如今老黄埔的转型之路还未走完,无论产业还是人口,都需要萝岗的成长给予支撑。
所以萝岗虽没有东圃员村金融城的名头那么金贵,但凭借逐渐成熟的产业规模,做第二CBD的副手,还是很稳的。
我们真正要注意的,其实是萝岗内部到底该如何选筹。
马哥的观点是:科学城>长岭居>知识城。
通常来说,区府在哪,利好就在哪。
黄埔的新区府,就位于如今的科学城。
而且科学城诞生于1998年,在萝岗还没单独设区之前就已存在,默默发展这么久,产业模式早已成熟。
萝岗作为老黄埔转型的关键,承接了许多落后产业的升级改造任务,科学城就是这场任务的绝对主力。
三星、创维、LG..一系列高新产业的规划引进与兑现,在壮大科学城产业规模的同时,提升了整体产业水平。
黄埔GDP总量能常年排在广州前二,科学城功不可没。
而且一直制约科学城前期发展的交通配套,也随着6号线和21号线的落成通车得到了缓解。
产业和交通越来越完善,高净值人才自然就越来越多,这对区域内楼价和房屋流通性来说,都是利好。
有区府、产业、交通、人口,四大利好加持,萝岗置业首选科学城,没问题。
长岭居和科学城相比,主要逊色在产业和交通上。
长岭居的产业数量和规模,和科学城不在一个级别,哪怕和知识城比,都不太够看。
所以它的根本定位,是萝岗内部的纯宜居板块。
但偏偏长岭居的交通配套做得不咋地。
地铁能依靠的只有21号线长平站,而且出站口离目前的主流楼盘普遍有1公里左右距离,算不上太方便。
所以长岭居的公共出行,事实上更依赖于有轨电车提供的接驳功能,到香雪进行再换乘。
但有轨电车这东西吧,时速肯定比不上地铁,而且路面通行,本质上更接近公交线路,同等距离下耗时更长,还无法享受到广州越来越强大的地铁网络加成。
何况未来长岭居的交通规划,依然是以有轨电车为主,短期内是盼不来新的地铁增量了。
所以无论区域发展还是上班通勤,长岭居的硬实力和科学城比起来,确实逊色一点。
除非有心长持,纯自住为主,喜欢长岭居更清新的空气与环境,否则还是先到科学城看看吧。
最后,聊聊知识城。
在我看来,现在入手知识城,有赌的成分。
从地理位置上看,知识城相当于硬生生从山里挖出来一个新城。
对于这种群山包围的边郊之地,交通是首要考虑因素。
知识城的交通配套,其实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好。
内部有14号线知识城支线连通各个区域,外部也能通过14号线和21号线,连通嘉禾望岗、科学城和天河公园。
所以知识城的交通网络,实际上已形成了一个闭环。
而它现阶段的真正弱点,也就是要赌的地方,反而是它的立根之本,也是入手知识城的人所了解到的最大利好——产业。
是的,知识城有近千亿的产业布局计划,而且所有资源集中于一条知识城支线上,辐射力度强,光看规划很有想象空间。
问题是,如今真正落户知识城的产业不多,而且不是科学城那种高新产业,而是以教育和医疗为主。
这些机构到底能给知识城带来多少高净值人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就现阶段来说,并没有掀起啥波澜。
而且商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也远不及科学城完善,从整体上看,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去落实、去成长。
所以,知识城虽然有小科学城的潜力,规划得也挺合理。但从投资回报周期和投资风险上来讲,目前算不上很好的板块标的。
有科学城这个更成熟、更稳定的板块在,我们大可以不赌这个局,多等两年,看清局势后再出手。
科学城>长岭居>知识城。
这就是马哥对萝岗内部板块的看法。
最后再简单聊聊。
按照最新的《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度设计》的通告,科学城在未来几年将实现7倍左右的扩容,整体面积达到144.65平方公里。
不但涵盖原本的科学城区域,还把长岭居、永和经济开发区、云埔工业区、广石化等区域都纳入覆盖范围。
未来占全黄埔三分之一面积的科学城,确实有能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所以说,萝岗能讲的东西实在太多。碍于文章篇幅,下次讲萝岗选筹的时候再慢慢展开吧。
但可以肯定的是,别再小觑萝岗了。
至于目前的市场行情,再重复一遍。
抓紧机会,尽快上车,多看未来,少想过去。
别为了万儿八千的差价,错过上车的好房子。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有置业广州的计划,又不知道哪个版块、哪个楼盘真正适合自己,可以找我咨询。
最后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麻烦给个三连,鼓励我输出更有价值的内容
也可以留言和我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相互交流对广州楼市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