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漫谈/Profile/
不拘一格,研精覃思。
《地产漫谈》系列将聚焦房地产行业深度思考,关注投资趋势等泛财经话题,于高处悦见新思潮。
栏目主理人 梁文汇
资深媒体人
网易房产华东总经理
PROFILE
前 言
FOREWORD
昨天是平安夜,12月24日,在我的朋友圈,上海茑屋书店开业比《拆弹专家2》还要火。
今天圣诞节,朵云书院在上海的第五家店开业。线下书店的市场,一下子火热了起来,颇有一种复兴之势。
PART-1
“网红”书店们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现在的书店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书店,他们往往是“网红书店”。网红2字背后,代表了变化,代表了流量,代表了话题。
茑屋书店来自日本。这家书店对自己的定义是:生活提案顾问。他们直接表达:他们并不要求读者来书店买书,来书店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的过程,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探索。他们从书店起步,但是做的不仅仅是书店。
朵云书院当然也不会只是卖书。第一次去朵云在上海中心的店,就被他们的简餐圈粉。这一次的新店,他们更是大张旗鼓开了一个日料店,做了一款“朵云寿喜烧”。
西西弗书店起步比另外2家更早。他们虽然个性没有另外两家那么鲜明,但是边缘产业显然早就在他们的谋划之中。咖啡馆只是大家的常规路径,还有画廊,音乐室。
在那个大家都很爱读纸质书的年代,书店曾经那么火热。但是,他们的迅速消亡也代表了市场化的选择。那么,又是什么带来了书店的再次回归呢?
PART-2
当书店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场所
关于书店,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要从亚马逊说起。这里先不展开说。
一个行业不会无端消亡,当然更不会无端复兴。背后一定是资本的力量。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显然,第三次消费升级大潮中,教育和知识付费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板块。
线下书店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赔钱的买卖。所以,贩卖生活理念是一种方式。所有的书店都在努力下一盘大棋——从生活理念延伸出去,书店作为一个场所,包罗所有和文化有关的东西。
PART-3
消费升级带来的是无壁垒竞争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所有人把目光都盯向大消费的时候,所有行业之间的竞争突然变得无壁垒,变得无序了。
我所在的房地产行业,他们除了开发住宅,也把目光投向了教育,医疗等等。比如上海茑屋书店,背后就有万科集团的影子。
这或许就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乐趣所在:下一个路口,你不知道你遇到的竞争对手会是谁?
未来,没准朵云咖啡馆会成为最大的连锁咖啡馆也未可知?
PART-4
亚马逊的故事
最后回过头来讲讲亚马逊的故事。这家公司从1994年起步,开始是一家邮购书店,用户在纸上勾选自己要的书目,亚马逊根据需求从出版社进货,邮寄给用户。
1995年,亚马逊做了一个网页,让大家直接在网上挑书。接着,他们在网页上增加了一些书评书介,同类书籍推荐(推荐引擎)。
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促使亚马逊改变模式,让小商家入驻,解决生存和扩张难题,marketplace由此诞生了。再之后,亚马逊开始做电子书,Kindle。
2006年,它把闲置的IT服务能力出售,这就是AWS,也就是后来的亚马逊云的雏形。目前亚马逊云业务占全球云业务51.8%的份额。
然后现在,将所有线下书店清退出历史舞台的亚马逊,自己又开起了包括线下书店在内的6种业态的线下店……
结语
书店的商业化,并不是为了经营书店的妥协,而是对用户需求的一种回归。
线下书店的再度复兴,不仅是人们对线下体验需求的一种回归,更是一种体验需求的升级。万变不离其宗,也许只有紧紧抓住用户需求,才是永远引领时代的法宝。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