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层层筛选,石头科普工作室秋季征文大赛终于进入了大众评审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每天发布一篇最终入选的合规稿件,交由各位观众来进行线上赏评打分!投票打分环节将出现在文章末尾,请选择最符合你心中评判的选项吧~
大众评审分数将占最终分数的50%!请各位积极投出自己宝贵的一票哦~
另:为保证本次大赛的公平,所有入选稿件将不做任何修改,并使用统一模板进行美编。
今天的稿件是由张舒橚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岩石海》,请各位看完后不要忘记投票哦~
生命起源于海洋,34.3亿年前吹弹可破的单细胞在原始海洋中开始了她的处女航,4.7亿年前绿藻初次登上一片未知的大陆,3.6亿年前两栖动物开始颤颤巍巍地爬上陆地……生命也改变了地球,塑造了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所知的世界始于海洋。
就像这片更早的海洋,是我们所知的世界的开始。
这是一片岩石的海洋,准确的说,是液态的二氧化硅、铝、铁、镍构成的海洋,铁钴镍还没来得及沉降到中心,与二氧化硅在早期地球表面翻腾着。
远看这时的地球,几乎是完美的球形,这是引力的杰作。镜头拉近,这里并不宁静。得益于全球都是金属岩石的海洋,高近百米,长几千公里的巨浪横扫地表。镜头再次拉近,巨浪的表面,无数小浪相互碰撞、融合,将浪花抛向空中。橙色的浪花在空中渐渐变得黯淡,但还没来得及变成暗红,就又回到了躁动的岩石海中。沉闷的隆隆声回荡在被二氧化硫充斥的大气中,刺鼻的气味让这片海更加让人难以忍受。
这样的地表未免太平静,像古早的电视节目一样索然无味,需要星子为她带来一些生气。又是引力的功劳,漂在地球周围的直径几千米的固态岩石——星子无法稳定地围绕太阳运转,它们中相当一部分会以十几千米每秒的速度冲向地球,撞进岩石海,激起一朵灿烂的浪花。岩浆以撞击点为中心向四周喷溅开来,这是一朵黄赤色的焰火,一道道岩浆流辐射到数十公里外,仍没有下降趋势。飞溅的熔岩流末端已冷却至暗红,最后几乎凝固。数万道熔岩流最终回到地面,撞击点四周泛起一圈圈粘稠的岩浆波纹,宣告星子的演出谢幕。星子为这片海洋带来了新鲜的原料,它撞击产生的热量同时也使这片海洋更加暴躁,躁动的表面甚至比核心更热,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全球范围内,星子在持续不断地撞击地球,足以称得上大事件的碰撞几乎时刻发生着,这是岩石海的辉煌。
然而星子在减少,炽热的岩石海仍然在不断地向死寂的外层空间辐射热量。没有了原料和热量的补给,岩石海终究干涸了。黑色的地表崎岖不平,怪石嶙峋,没有任何能活动的东西,只能用死气沉沉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机。海的辉煌不再了。
约45亿年前,一颗不同寻常的星星出现在这片黑色大地上空。这颗星实际上是一颗小行星,大小相当于火星,它的出现是地球史上名副其实的大事件。在当时的地球上看,那颗星在不断增大增亮,大小和亮度都超过了太阳。急速增大的它很快占据了整个天空,本身也在渐渐显现出细节。就像是有一面镜子,对面也是一样的黑色大地,一样的崎岖不平,一样的毫无生气。小行星越来越近,不知是它在坠向地球还是地球在坠向它。碰撞还未发生,岩石地表就被强大的引力撕裂,隐藏在地表深处的岩浆喷涌而出,这是岩石海复活的前兆。两个星球不可避免地碰撞在了一起,这次碰撞释放的能量几乎难以用当量计算,比当今所有原子弹爆炸能量的总和还要高几个数量级,无疑是星球史上最猛烈的能量爆发。碰撞撕裂了撞击点附近的地表,撕裂了全球的地表,重塑了整个地球。两个星球的物质迸溅开来,数千万亿吨的岩石被抛向太空,巨量的能量将地表熔化,回到几千万年前那汹涌澎湃的样子——岩石海复活了。岩石海迎来了新的辉煌,她长久地奔涌着,被抛出的岩石像吸积盘一样围绕在地球周围,旋转下坠着,让海洋时刻充满了生命力。与此同时,地球不远处也有一片岩石海形成了,这片小得多的海洋将长久地围绕地球旋转下去。只是是若干年后这小片和我们同源的海洋因为质量太小,没有形成大气,也没有形成和我们类似形态的生命。
岩石海最终凝固了,这并不是终结。岩石形成了坚实的地表,在这稳定的基础上,水取代了大片岩石,成了新形态的海洋,这是曾经的岩石海的后代,是她的延续。在后一片海洋里,生命开始了她的长跑,在生命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下,世界逐渐成为我们认识的模样。这以后,我们得以诞生,我们所知的世界得以诞生。
生命起源于海洋,我们所知的世界起源于那片原始的岩石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