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汉朝之时,就诞生了这样可怕的官职。可以说是汉朝的锦衣卫,它就是司隶校尉。其不畏权贵,战绩不凡,权势强大更是胜过明代的东西厂和锦衣卫。那么司隶校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官职?又是为何诞生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揭晓。
汉武帝时期,朱安世被称为“阳陵大侠”。‘侠’在《世说新语·自新》中是这样解释的:“凶强侠气。”这里的‘侠’指的是要挟;而‘侠气’就是以力欺人,为人霸道。在汉代,所谓的侠不是行侠仗义,而是“以武犯禁”就是用武力触犯法律的意思。朱安世具体犯了什么罪,史书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但在记载中,朱安世在被武帝下诏通缉后,逍遥法外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可以看出他并非一般为非作歹之辈。
朱安世入狱后,对公孙贺怀恨在心,听说公孙贺是为了给自己儿子赎罪才抓了他后,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还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埋藏木人,以巫术诅咒武帝等事情,武帝听后大怒,下令彻查此事。而这件事不仅牵扯丞相还牵扯公主,朝中官员谁也不想接过这个烫手山芋。武帝也认为御史大夫与御史中丞都不便治,于是司隶校尉便得以设立,专门审理这样的案件。
就这样,司隶校尉成为一个特殊的监察官职,监察着京师百官、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及弘农七郡的官员,可见,司隶校尉的权职之高。当时的文武百官甚至皇亲国戚没一个人敢惹司隶校尉。江充是第一个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的人,也是‘巫蛊案’的负责人,第一个任务就是镇压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叛军,最后直接将卫子夫一脉连根拔起。皇帝对司隶校尉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丞相司直和御史大夫,也由此司隶校尉的权势大增。
在巫蛊一案结束后,司隶校尉就被保留下来了,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到了东汉,司隶校尉的地位日益趋重,职权也不断强化和多样化。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省去丞相司直,使司隶校尉与尚书令、御史中丞在朝会上一样有专席,有“三独坐”之称。
年轻的时候,郡中的官吏羞辱了他的母亲,阳球一气之下集结一帮人灭了这个官吏满门,结果不仅没有事,还被举孝廉当了官。当时阳球非常讨厌王甫等人,但他只不过是个没什么实权的官,于是只能愤而拍桌大骂:“如果让我阳某做了司隶校尉,这帮王八蛋还能横行?”
我们从这个事例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隶校尉的权力之大,也只有司隶校尉可以无权限地管理官员。
阳球借着司隶校尉这一官职成功将王甫斩杀,但同时也引起宦官们的不满,于是他们开始反攻,而打垮阳球的关键就是要把他从司隶校尉的官职上拉下来。后汉灵帝把阳球调至卫尉,可以想象,没有了司隶校尉这一官职的外壳,阳球又将面临什么。阳球在调职后没多久便被关入牢中处死了。
由此可见司隶校尉是汉朝最为重要的官职的之一。也是政权中枢里举足轻重的角色。人称“卧虎之职”。在《后汉书·董卓传》中提到,董卓称之为“雄职”,李傕专政时也自领司隶校尉。曹操在夺取大权后,也领司隶校尉以自重。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蜀汉的张飞和诸葛亮也是先后担任过司隶校尉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