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阳一位陈女士,在饭店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她长期在家附近的一个名叫“可诺丹婷”的美容店进行美容消费。以前的消费比较正常,一个月几百元而已。
自从她2018年身体做了手术之后再进入美容院,情况就变了。
美容店内四五个“托尼老师”对她嘘寒问暖,对她说美容店里面可以理疗,能够进行全身系统按摩,还有系统的敷粉。在各种忽悠和“情感交流”的攻势下,陈女士妥协了。
陈女士说,自己耳根子比较软,对方四五个人轮番劝说,她很难拒绝,只好同意做项目。可是,这些项目都价格不菲,动辄几千上万。那么一个月2500的收入,她是怎么消费得起呢?
据陈女士说,美容店的“托尼老师”们教她办信用卡,加上花呗、借呗这些,还有网上的网贷,更有甚至还教会陈女士办POS机,套卡养卡。店里人说不让她告诉家里人。
这一瞒就是两年!两年多以来,她办了有六七张信用卡,每张卡都欠债不少,在花呗、借呗等平台也有借贷,粗略统计,接近60万。
直到最近,她丈夫发现陈女士在微信上找人借钱还债,还把自家的轿车抵押了六七万块钱,他这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经欠下如此巨大的债务。
商家虽无德,但首要责任是陈女士本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陈女士非常了解家里与个人的收入情况。我们承认人有冲动消费的欲望和可能性,有一时头脑发昏的可能性。但是,从本案来看,陈女士持续两年的消费绝不是一时冲动。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经常发生的纠纷就是一次性冲动。美容店理发店这类服务消费商家利用消费者的“面子”“不好意思”“期望有效果”的心理,诱骗他们办卡、充值或者消费高额项目。因为一次几千上万,从而引发的纠纷。
但是陈女士基本上是默认了这种“被诱骗超额消费”的行为。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她丈夫发现,她可能还是会继续消费,60万的债务说不定会涨到100万!
量力而行,适度消费是每一个成年人控制自我欲望的根本底线,如果这个都守不住,那么面对这些诱导性消费,你只会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如果美容店涉嫌欺诈,工商局可以对其罚款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可诺丹婷美容连锁店问题。晚会点名可诺丹婷,免费送护理、免费送面膜,以“免费”为噱头,实则推销高价美容项目。
而陈女士这两年多的消费,存在三无情况:无消费凭证、无合同、无记录。
这个案件被曝光后,当地市场监督管理所也赶到现场。面对主管部门的调查,可诺丹婷美容院也一直不肯提供顾客的消费记录。
现场,可诺丹婷的会员卡册被找了出来,上面确实有陈女士的几张项目卡,包括卵巢保养、理疗等项目。不过,这些卡上只是简单的标记着项目的次数,至于多少钱办的、什么时候办的,这些关键信息,负责人称在一个平板电脑里,可是电脑坏掉,打不开了。
市场监管部门将可诺丹婷保存消费记录的平板电脑带走调查。针对陈女士背负的贷款,会进行核实,看看美容院是否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而且,对于充值消费,国家也有明确规定。根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所以,如果日常超出了5000元的预付卡,千万不要办理,因为其本身是违法行为。
天价债务,能让托尼老师退钱还债吗?
首先,陈女士自己借的信用卡、花呗、网贷这些,肯定必须由本人来还。因为她是在精神正常情况下做出的这种行为,无论借的钱是去干嘛,既不能怪让你消费的人,也不能怪借你钱的人。
其次,如果有预付卡没有消费完的部分,陈女士可以要求退款,这样弥补损失。
最后,根据美容店的消费记录,如果有部分项目消费单价过高,存在明显的市场欺诈行为,陈女士有权要求进行部分退款,还原其真正的消费支出,这样也许可以帮其偿还一部分债务。
吃一堑,长一智。这种消费陷阱靠法律或者监管部门都是无法清理干净的。作为消费者,自己是保护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连简单的诱骗、推销都拒绝不了,那可能更多地需要反思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