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徐兵 吴春波 王磊彬 文 朱哲 摄影)轻巧便捷的智能抱扶移乘机器人,只需轻轻一点,即可多场景安全转移看护病人;长着两个“大眼睛”的高稳定性宽视野仿生眼,可用高清图像分辨率,快速追踪动态目标;神似《机器人总动员》瓦力的消防现场信息智能侦检机器人,是反恐侦查、应急救援的小能手······
12月15日,第十二届启迪创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一大波医疗健康、数字信息、环保新能源项目惊艳亮相,与正全力挖掘科创禀赋的郑州深度碰撞。
论坛以“新河南 新使命 新动能——大变局下的中部崛起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启迪科技服务(河南)有限公司、清华附中·启迪郑东科技城、启迪之星承办。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现场了解到,除启迪系列企业年展环节之外,还有一大批含金量满满的科创成果将落地郑州,同时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学术专家为中原发展出谋划策,助推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大波科创成果落地郑州
亮点十足
亮点一
启迪之星黄河创新网络总部揭牌
记者从现场获悉,启迪之星将在河南建立启迪之星黄河创新网络总部,依托启迪之星黄河流域的创新创业资源,汇聚更多的优秀创业企业落地河南,助力中原科技城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崛起,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启迪之星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清华创业园,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首批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启迪之星在全球建立孵化基地150多个,孵化企业超万家,已有41家企业成功上市,在河南建有4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亮点二
中原启迪科创基金揭牌
该基金是启迪科技服务(河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科服)为助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设立的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基金主要投资于符合河南产业发展需要的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企业股权,利用启迪全球科技项目资源和科技投资能力,长期引入并培育高成长性行业与科技型企业。
该基金将围绕启迪科服在河南的发展,坚持“重大项目引入与中小企业培育”的运作理念,通过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投资,助推产业引入。中原启迪科创基金将实现“未来3年投出1家上市公司,5年投出3家上市公司”的投资目标,从而助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实现中原崛起与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亮点三
20家科创企业入驻启迪郑东科技城
20家企业与清华附中·启迪郑东科技城正式签约并入驻,具体为:河南启迪环境、黄河产业研究院、博视达、远度科技、启迪睿视、河南有线、雅康博、国能河南电力、启迪环境研究院、中德产业研究院、希诺谷、国科量子研究院、仙途智能、国科量子有限公司、启迪清云、现代科技经济研究院、河南启迪零碳、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云翼城服、朝润自动化。
亮点四
8位专家受聘为中原科技城专家委员会专家
继施一公受聘为中原科技城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之后,又一批聘任专家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陆军,清华校友总会研究室主任、三创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梅萌,启迪控股常务副总裁,国际科技园协会(IASP)副主席陈鸿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语音和语言技术中心主任郑方,启迪未来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启迪创新研究院院长彭顷砡8位专家获得聘任,将为河南科技创新发展出谋划策、凝识聚智。
亮点五
2020年度《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发布
该报告是由启迪创新研究院发布的第九个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年度报告,评选范围为全国创新创业环境百强城市,评选指标为构成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要素、产业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金融要素、中介服务六大关键要素。
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20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广州、苏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天津、长沙、青岛、重庆、宁波、合肥、郑州、芜湖、济南、无锡。其中,郑州在黄河流域各城市中排名第一,创新创业环境的人才要素和金融要素在全国位居前列,排名第十、十一位,展现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优势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除以上五大亮点之外,论坛现场,中国锂电材料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揭牌,同时对2020年度清华科技园“钻石计划”企业和2020年度“启迪之星”称号企业进行颁奖。王光谦、陆军、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等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纵论创新发展推动“母亲河”成为“幸福河”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启迪创新论坛在郑举办
为河南科技创新发展引智引力
此次论坛之所以落地郑州,正是基于郑州市近年来的创新转变以及启迪对河南的诸多布局。
仅以近两年为例,2018年初,启迪郑东科技城落地北龙湖,项目承接北龙湖区位优势及发展红利,依托核心科技产业、整合清华教育、艺术人文等城市配套,通过集群式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深耕河南,与中原科技城双城叠加,为中原发展提供强劲原动力。其作为东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中部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郑州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今年8月,河南省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约,启迪科技服务集团总部落户河南,其由启迪控股与河南豫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郑州市中融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东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旨在以资本力量集成全球创新网络,撬动上下游千余家研发机构入驻河南,让创新在更广范围共享与协同。就在论坛召开前夕,12月14日,河南科服正式完成设立。
9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新一轮的校省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等领域合作深化。
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市长王新伟在发言中表示,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点基地。清华大学在政、校、企合作上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与河南省、郑州市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特别是启迪科服的落地,标志着和清华大学的合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河南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了重要的支撑平台。第12届启迪创新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助推河南在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启迪控股在河南布局更多的优质资源、优质项目,培育引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多给河南培养一些领军企业,为打造中西部科技创新的高地注入新动能。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在致辞中表示,清华附中郑州学校、启迪郑东科技城等重大项目的相继落地,为校省合作增添了新内涵,积累了宝贵经验。清华大学将继续支持启迪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河南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科技创新事业。
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济武在致辞中说,河南省既是中原地区腹地,也是新兴产业相对薄弱的地区,同时又是一个中心的引领地区。尤其是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建设,从定位上不仅要作为河南省郑州市的发动引擎,也是中原地区新兴产业和新基建的发展引擎。
“河南省不缺勤奋,尤其是不缺勤奋的人民;地处中原腹地,河南诸多工业领域在全国都举足轻重。河南省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和引进更多各门类科技人才,以及由创新人才所推动的新兴产业。启迪科技服务集团落地郑州,就是要首先解决0到1的问题,把需要的人才请过来,把需要的科技带过来,把需要的新兴产业带过来。一颗颗种子种下来,未来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王济武告诉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启迪控股高级副总裁、启迪科服总经理、河南启迪董事长谭伟表示,启迪郑东科技城始终致力于为郑州打造出一个产学研紧密互动、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推动中原创新能级和价值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分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现代技术要素市场创新发展论坛、汇聚中原科技城启迪之星合作论坛、第四届“一带一路”社会工作与慈善公益发展论坛,共同关注大变局下的中部崛起和高质量发展。
河南科技创新发展下一步
将从5个方面重点发力
依托清华大学而立的启迪不断深化与河南互联合作的背后,是近年来河南对科创要素的持续专注与引进,以郑州为代表的中原科创动能经过不断蓄力正走向勃发。
近年来,河南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发展。河南各地也不断加码,将科技创新视为驱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一系列推动之下,河南省的科创力量取得令人惊喜的变化。
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河南省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入库企业首次突破万家,达到10218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7.66%,居全国第四,中西部首位。
从质量上看,今年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呈现出新兴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研发投入强度较高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明显的特征。
拿新兴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来说,今年河南省信息技术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4294家,较上年同期增长57.5%,占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的42%。另外在人才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科技人员14万人,占其职工总数的33%,占全省企业科技人员总数近60%。
不过,尽管进步明显,但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在科技创新建设方面,仍有一些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新企业偏少,企业研发实力较弱;二是创新投入不够,创新能力支撑不足;三是创新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极其匮乏;四是创新平台、创新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优。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机遇和挑战并存。河南科技实力又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牢牢把握和发挥好科技创新这个变量至关重要。河南下一步应该如何走?
王新伟在现场给出了答案。他表示,“十四五”时期河南省将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中部地区崛起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政策链的逐渐重构,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和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高地,重点要在5个方面下功夫,即着力激励创新资源、着力培育创新主体、着力转化创新成果、着力构建创新生态、着力引入创新人才。
陆军也在主旨演讲环节表示,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渡,下一步要“强起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大量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发展集成创新、原始创新。总结起来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副主任陈锐同样对河南的未来发展表示了较大期许。他认为,河南及郑州地处中原,在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的支点和枢纽地位。要进一步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增强郑州和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为各项战略的落地贡献郑州力量。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