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盒皇冠丹麦曲奇只要19.8元,2盒36条装的奥利奥巧克力棒只需要22.8元。因为临近保质期,这些零食不到平时一半价格可以买到。我国零食市场规模巨大,每年因过期导致损耗达到千亿元。不过最近几年,这些即将过期被扔掉的食物,正在撑起一个百亿市场。小李是个90后,他说三四年前自己想买一款国外的零食,发现只有临期的在卖,他觉得价格便宜,种类丰富,买回来试过发现也没什么问题,就一直买了。
国家工商总局明确要求,保质期18个月的糖果、
饼干等,最后40天属于临界期;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下的方便面、牛奶等,最后20天为临界期。不过,大型的商超对于“保质期临界”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位食品供应商说,如果不进行打折促销,商超、便利店会在食品保质期限到达40%左右时,将食品退回给供应商,而这些食品就成为临期食品,供应商需要退回等额货款。
那供应商要如何如何挽回损失呢?要么转卖给普通小店,要么只能在到期后销毁。食品从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虽然大家都希望商品在保质期前全卖出去,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2019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556亿元,如果按照5%的沉淀库存计算,临期食品市场也超过八百亿。
而在这个市场中淘金的,则是那些专门囤临期食品的二手供应商以及店主。2014年,有朋友低价委托老王处理一批即将到期的奥利奥,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临期食品行业。那批货卖的很快,老王马上决定转型临期食品供货商。那两年正值临期食品市场兴起,处于高利阶段,利润一般能够翻好几番。他举例,当时市面上一批原货值50万的临期巧克力,以3万的价格就能拿下,最终再出售可以卖到十五万左右。对于老王这类中间商来说,赚的就是供货商亏的钱,某种程度上,供货商亏得越多,他们赚得也就越多。
成都一家临期食品店主刘希表示,因为临期食品便宜,市场需求大,自家的店一天纯利能够达到3000元,远远比同样地段的普通小卖店要高。同时,临期食品定价相对自由,虽然有“越接近保质期越低价”的原则,但对于店主来说仍有很大的定价空间,卖得好的价格比较高,不好卖的就低价引流。在消费人群上,线下专卖店面对的大多是周边居民、学生和普通打工一族。线上则不同了,电商突破了地区限制,让生意做到天南海北。加上现在物价高涨,越来越多人青睐临期食品。这也是好事,毕竟对于食物来说,最好的结局就是被吃掉。如果是你,会在意食品的新鲜度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