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路透社刚刚援引《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正与遭加拿大警方“应美国发布的逮捕令”拘押的华为首席财务官(CFO)讨论一项协议,该协议将允许她从加拿大返回中国,以换取她承认部分控罪。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加拿大警方“应美国发布的逮捕令”拘押,美国要求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孟晚舟方积极抗争的法律程序自此开启,至今无定论。随之而来的是中加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本月1日表示,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孟晚舟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美国政府炮制这一事件不是出于什么法律原因,其真正目的是要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方的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晚舟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却被无理拘押至今。我们对此表示愤慨,再次予以强烈谴责。”加拿大广播公司(CBC)1日发表孟晚舟事件两周年特稿,引述多名加前高官和法律专家的话认为,孟晚舟案的事实基础薄弱,加拿大司法部长应积极介入,终结这一案件。
据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消息,11月30日,驻加拿大大使丛培武同孟晚舟通电话表达亲切慰问。丛大使强调,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将继续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立场和关切,纠正错误作法,尽快作出将你释放的正确决定,并确保你平安回到中国。
华为加拿大公司11月30日发表声明称,在过去的两年中,华为对孟晚舟的清白充满信心,并相信加拿大司法系统将得出这一结论。华为将继续支持孟晚舟追求正义与自由。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的胜选意味着什么,各国有不同的解读和盘算:近年来一味追随特朗普政府反华政策、与中国关系陷入低谷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希望拜登的胜选能让其对华关系迎来转机,而得益于美政府“遏制中国”战略的印度,则强调“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希望拜登能继续支持新德里。
加拿大前驻华大使:希望孟晚舟案得到解决
据加拿大环球新闻网8日报道,加外长商鹏飞称,拜登胜选对加拿大是个“绝佳的机会”,加拿大可以与美国在更多领域重回合作,他列举了抗击疫情、经贸、气候变化,以及要求中国释放逮捕的两名加拿大人等事宜。
加拿大电视台网站称,尽管加拿大和美国的外交政策最近相当不同,但在中国问题上,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被交织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包括美国要求加拿大引渡中国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中国拘留两名加拿大人,以及加拿大决定是否加入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建设的阵营。报道称,拜登的观点是,下一届美国总统“必须在全球舞台上维护与盟友的关系,并在强硬分子和暴徒面前挺身而出,团结全世界以应对挑战”,但他并未说将中国划在哪个类别,尽管他在党内初选辩论时经常抨击中国的“威权主义”。加拿大前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坚信美国民主党人希望恢复与中国的对话。他认为,拜登担任副总统时曾到访中国,这将是一笔财富。赵朴认为,“总体上说,中美对抗将趋于缓和,这会为两名加拿大人的获释提供一些灵活性”,他建议设法让孟晚舟案“达成和解,而非起诉”,这可能促成一个“理想的状况:两名加拿大人回到加拿大,孟晚舟回到中国”。加拿大城市新闻报道称,赵朴在11月6日提出前述观点,但他也认为“理想状态不易实现,美国可能在拜登上任后继续坚持引渡孟晚舟”。
美国“政治”网站称,不愿透露姓名的加拿大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是加中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不论谁在白宫都是如此。加拿大政府“目前尚不清楚拜登上台会否导致任何实际政策变化”,加官员被告诫“无权公开谈论这一话题”。报道称,像加拿大这样的中等国家似乎更愿意等待白宫的信号,才能做出对华政策中的关键决定。
孟晚舟事件时间线
2020.5.27加拿大法院宣布孟晚舟未能获释
加拿大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判决结果,认定其符合“双重犯罪”标准,案件将继续审理,孟晚舟未能获释。
2020.1.23孟晚舟案第一阶段引渡听证会结束
当地时间23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对孟晚舟案的第一阶段引渡听证会结束,法官宣布保留裁决权。
2019.12.10孟晚舟律师团队赢下一场法律战
根据加拿大法院发布的一份裁决结果显示,法官要求加拿大司法部长交出更多与孟晚舟被捕有关的证据和文件。
2019.9.23孟晚舟被非法拘押案再次开庭
从当天开始,引渡案进入实质性审理阶段,也就是说,控辩双方将就案件已有的证据和关键问题进行辩论。
2019.3.3孟晚舟反诉加拿大政府
孟晚舟的律师团队发声明,提起对加拿大政府的民事诉讼,诉讼对象还包括加拿大边境服务局以及加拿大皇家骑警。
2019.3.1加拿大批准推进孟晚舟引渡听证会
加拿大司法部批准继续推进有关孟晚舟的引渡听证会。其在声明中称:听证会不是审判,也不会做出有罪或无罪的裁决。
2019.1.29美方向加方提出引渡孟晚舟请求
美方正式向加方提出引渡孟晚舟女士,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孟晚舟事件是严重的政治事件。
2018.12.11孟晚舟获保释 须遵守16项条件
当地时间11日,孟晚舟获准保释,需交1000万加元保释金,遵守多达16项条件,不得离加,全天24小时接受监视。
2018.12.7孟晚舟案第一次保释听证会举行
控方指控孟晚舟欺诈,认为她在多年前曾刻意隐瞒“华为与其子公司SkyCom”间的关系,后者曾与伊朗交易。
2018.12.1孟晚舟在温哥华转机时被扣留
孟晚舟在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美国正在寻求对孟晚舟的引渡。
孟晚舟引渡案关于加拿大执法部门在拘捕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滥用的一轮聆讯,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位于温哥华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又译卑诗省)高等法院结束。来自加执法部门的证人在出庭接受盘问时承认,拘捕孟晚舟的流程中存在错误。
在此轮为期5天的聆讯中,来自加拿大皇家骑警和边境服务局的3名证人先后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这也首度让外界得悉加执法部门2018年12月1日在温哥华国际机场拘捕华为公司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一些具体过程。
皇家骑警警官承认程序“失误”
前半程出庭的是加皇家骑警警官温斯顿·叶(Winston Yep)。他承认,自己在行动之前已知道这是一桩“备受瞩目”的案件。
叶在行动前提交给法官的一份宣誓书描述孟晚舟与加拿大“没有关联”。他在未作背景信息核实的情形下签字,后来发现内容与事实不符,但并未作出更正或任何补救措施。他承认这是他的“失误”。
在此案中,该宣誓书内容是法官决定是否签发临时逮捕令时所能依赖的唯一信息来源。
行动中,执法人员没有按照逮捕令在飞机上“立即逮捕”孟晚舟。叶解释称这缘于“安全顾虑”以及尊重边境服务局在机场的“管辖权”,但他并未在任何笔记或文件中提及安全或管辖权问题。
叶称,担心孟有反侦察能力,亦担心她随身带刀。但当时孟晚舟下飞机后,执法人员并未搜查她是否携有武器,而是没收并搜查了她的电子设备。
叶也没有遵照检方事先要求,在行动后写一份事件时间表。对于改变行动计划等诸多细节信息,叶回应称自己已“记不清”。
孟晚舟的辩护律师在庭上表示,叶对一些问题的回答并不诚实。
边境官员承认误将密码交予警方
聆讯后半程出庭应询的主要是加边境服务局官员柯克兰(Scott Kirkland)。他表示,行动前获悉孟晚舟被加边境服务局的系统列为“国家安全”警戒人物。但在对孟盘查后,他认为她并不涉及国家安全问题。
柯克兰表示,自己收缴了孟晚舟的手机并放入美国联邦调查局提供的防射线袋中。他否认边境服务局是为美国联邦调查局收缴手机,但不确定皇家骑警会否将物品交给美方。
他承认,自己“无意之中”将写有孟晚舟手机密码的纸条连同手机交给了皇家骑警,而这一做法基本上已违反隐私法。他说,自己为此感到心痛和头疼。
柯克兰亦承认,的确担心因盘查孟而延迟执行逮捕令的做法会影响到她应享有的权利。
孟方辩护律师则认为,边境服务局的做法是利用特权在没有律师在场、且未告知没收手机的真实原因的情形下对孟进行盘查的诡计。
此轮聆讯最后半天短暂出庭的证人是加边境服务局一位主管官员麦克雷(Bryce McRae)。他证实,孟晚舟飞抵温哥华的前一天,美国联邦调查局曾致电,“不寻常”地要求加边境服务局提供次日值班主管的电话号码。不过,次日美联邦调查局并未来电。
对于行动前的会议以及拦截和盘查孟晚舟过程的一些具体问题,麦克雷则表示“记不住”了。
孟晚舟律师团队一直认为,该案存在程序滥用,故应中止引渡程序,并为此设置三条分支线进行申诉。其一是以美方高层政治人物表态证明此案的政治属性;其二是论证加执法部门在机场拘押孟的过程中存在程序滥用;其三是指出美方向加官方提供的案件记录等文件具有误导性,存在重大遗漏和错误陈述。此轮聆讯属于第二分支。
检方律师则在此轮聆讯中试图证明,拘捕行动均符合流程要求,其中的过失并不妨碍引渡的有效性。
由于质询证人的进度慢于预期,法庭对后续排期作出调查,将在11月和12月增加多次开庭,以便继续对证人进行交叉盘问,并进行其他分支线的聆讯。下一轮聆讯将在11月中旬展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