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对于大众来说,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纵观社会的啃老现象,几乎都是集中在父母一辈对老人的剥削上,而很少有人会关注孩子的啃老隐患,比如说孩子在吃饭时表现出来的一些习惯,就反映出了这个问题。
韩寒在《三重门》中说:“上帝给人一张嘴巴,就是用来吃饭,连饭都吃不好,还能干好什么事?”
有人对此表示困惑,孩子吃饭和啃老有什么关系?其实,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从孩子的吃饭习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也是为了防微杜渐。
小凡可谓是家庭的主心骨了,自从小凡出生在这个家庭后,一家人总是围着小凡转。尤其是小凡的爷爷奶奶,更是对孙子疼爱有加。
爸爸妈妈当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不能再对孩子这样,三番五次地对爷爷奶奶说不能太惯着他。但老人的思想总是一成不变,总想着对孩子好。
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小凡坐在爷爷奶奶旁边。用餐开始了,爷爷先给小凡碗里夹了一块肉,妈妈给孩子说让自己来,坐在一旁的奶奶立马使了个眼色,嫌妈妈管得太宽。
这个时候爷爷说话了:“我给孩子夹菜,是为了等孩子长大后给我夹菜,我又不吃亏。”其实,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了,但小凡父母每次都无可奈何。
话说回来,长辈的这种餐桌教育理念也不是完全错误,不过将心比心,教孩子夹菜给孩子是对的,以后等孩子有了后辈,在这种耳濡目染下,受惠的也多半是后辈,长辈很难沾光不说,还可能养成孩子啃老的风气。
有人说孩子吃饭怎么就看出啃老了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讲,孩子之所以会啃老,那说明是自身的正常需求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才会将目光伸向父母。说白了还是孩子的自私导致的,所以从孩子的吃饭习惯可见一斑。
那孩子怎样的吃饭习惯会有啃老的倾向呢?
1.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
家长如果稍有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有时候孩子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比如说钟爱糖醋里脊,其余的饭菜甚至都不多看一眼。
当然了,在面对这两类菜的时候,孩子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喜欢吃的甚至会狼吞虎咽。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别人在吃的时候就没得吃了。糖醋里脊就好比是孩子的需求,而孩子在得到满足后不懂得分享,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你很难保证孩子在消费完需求后,不会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啃老。
2.喜欢在菜里挑来拣去
孩子用筷子在菜里挑来减去,说明孩子挑食,而挑剔正是孩子的一大弊端。试想一下,孩子在多人的目光之下挑菜,甚至有时候家里还会来客人,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肯委曲求全,说明孩子也是需求至上,这样的孩子也很难保证将来不会啃老。
3.喜欢霸占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冰糖葫芦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买了一串冰糖葫芦,同学眼馋想吃一个,他就直接将上面的山楂舔了一口。同学见状,说想吃下面的糖葫芦,这个小男孩索性将所有山楂舔了个遍,未免让人怏怏不乐。
这就是典型的霸占食物,
这种行为的动机始终是从自己出发,同样是不懂分享的表现。一旦需求达不到了,就很容易引发啃老的心态。
4.吃完饭转身就走
当然了,这也是很多家庭存在的现状。一些父母心想孩子还小,那么大的孩子除了用餐还能干什么,还有就是自己也不忍心把收拾残羹冷炙的工作留给孩子去做。
然而另一方面,孩子只负责吃饭的行为如果时间久了,也极易滋生懒惰心态,让孩子觉得吃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会养成一种优越感,从而埋下将来啃老的安全隐患。
因此,
父母应当尝试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参与到生活的细节当中,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不会将自己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由此可见,孩子从小的吃饭习惯也应该得到重视,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也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