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批外国企业撤离我国市场,越南和印度就想着取代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为了解决这种可能发生的风险,我国也做出了重要决定和调整。
中国成功拿下“世界工厂”称号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早年间我们国家的发展并不顺利,解决温饱问题成为主要的发展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我国呈现了飞速的发展。不仅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有了非常的进步,在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发挥了我们的特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因此也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
这些年我国充分发挥了劳动力的优势,加上人口红利和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成本更低、市场更大的优势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随着外企的进入,虽然他们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我国3000万个工作岗位。
多个外企撤离中国,中国作出重大调整
我国的制造业发展逐渐完善,在技术水平、经验、吃苦耐劳精神的加持下,制造业和代加工发展的越来越好,多个国家都开始依赖中国制造。不过近几年,随着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这些外企的生产成本也开始增加,以及厂房建造、租金成本的上升,他们想撤离中国,寻找成本更低的地方。
于是他们盯上了东南亚,很多国家发展比较落后,劳动力成本更低。比如日本企业,在2012年在中国投资134亿,在东南亚投资60多亿。到了2017年,日本对东南亚的投资比中国多了2倍。包括三星、耐克、飞利浦都开始转向东南亚投资建厂。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也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要重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发展一些低端制造业,为更多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让一些要求并不高的外企可以有较低的成本,从而达到减少外企撤离的目的。
印度想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吸取了中国飞速发展的经验,东南亚的越南印度等国家,也推出了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企进驻,而我国的一些优势变得越来越弱。美国愿意为本土企业支付所有撤离中国的费用,全力支持进入东南亚发展。
而越南印度真的能担起世界工厂的重任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在东南亚建厂的外企发展的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
富士康在印度建厂,但当地的工人对工资、住宿等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又不愿加班,所以富士康3个月就亏损了50亿。再加上技术和经验不足,很多外企即使在东南亚建厂,对结果却很不满意。
结语
我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先天的优势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而一些外企为了短期的节省成本,反而付出更大的损失,是不明智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