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11月25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安徽禹会村遗址、河南时庄遗址、余庄遗址、黄山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
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并确认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4100年,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禹会村遗址位于蚌埠市涂山南麓,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
我们可能越来越接近找到夏朝了!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发现目前年代最早的夏代早期粮仓仓城。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年代为距今4000-3700年左右。
夏朝有可能在淮河上游流域,在淮阳有伏羲的陵墓。伏羲不是一个人名,可能代表王称或者王的部落名,这个部落不断从西北天水向黄河下游迁徒,不断繁衍壮大,他们在关中和二里头留下分支,最终定居于更适合农业发展的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其活动南到达荊楚之地,北到达黄河以北。伏羲被称华夏始祖,经三皇五帝,其中尧舜禹部落联盟之后,才有夏朝。夏朝是否指伏羲直系部落或部落联盟呢?或者不是王朝呢?至今没确定夏都。
之前在黄土高原和豫西作为重点,没能找到夏朝,这次考古发现,应把注意力转到淮河流域。一旦找到夏朝都城,则华夏祖先迁徒和历史文化脉络就会清晰!
笔者认为,夏朝与伏羲部落密不可分,炎帝与黄帝、蚩尤、东夷等族群,并非伏羲之嫡系部落。
一旦发现夏都,历史真相就会呈现。
殷商从东北迁到安阳壮大而建商,周代商为表合法性,则将炎黄做华夏正统,并称商为东夷。在商代夏时,又发生了什么,为何甲骨文不记载前朝呢?是否有原因呢?
禹是否东夷后人呢?夏是否是王朝,还是部落联盟,这些都需要夏都发现。
夏朝,可能源自淮河流域,商居黄河中下游,周在西北,我们逆推历史,尧舜做为部落或邑城小方国联盟的首领在山西建邑,禹在南方建邑,夏早期应在禹邑附近,理应在淮河流域一带。舜葬于湖南,舜南巡那么远,禹跟舜治水,禹可能在南方,治的也不一定是黄河。豫西二里头,应是夏未城邑。目前在淮河流域已考古发现夏朝早期遗迹,夏都可能很快在淮河流域发现,在豫东安徽一带可能性较大。
商灭夏,周偷袭商得天下,周为正名,自写史称为华夏正统,黄帝之后,名正言顺称天子,是天之授意灭商,就这个意思。
华应指伏羲部落,其母华胥氏,在母系氏族以母为尊,夏指夏朝,所以周称为华夏之正统,黄帝发源于西北,打败炎帝与蚩尤后取得盟主地位,周也在西北,所以自称黄帝之后人,这些血统可以服九州之黎民,封贵族百姓于天下。周朝791年,商554年,夏471年,三朝应源于三地,不在一个地方壮大。
伏羲部落应从西北到豫西,最后又到陈州,今周口淮阳,那夏禹如果是东夷之后人,太昊伏羲部,也被周称之为东夷,夏与周没有传承关系,是周写的历史,以为吹自己顺天意而坐天下。
伏羲部落传承了不止千年,伏羲是该部王称,我认为甘萧天水伏羲与河南周口太昊陵,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同一部落的王。也就是说,人文始祖部落是从西北沿黄河不断迁徒,最后居于陈州。
尧舜可能出自炎帝部落,西周与黄帝应是远亲,西周不一定是黄帝部落后人。至于殷商,祖先在东北,信鬼神与萨满教有渊源。
在河南周口平顶山淮河上游一带,淮河中游安微一带,这些农耕历史悠久的平原一带,肯定有夏朝和舜禹有关的考古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