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杨扬
震惊中外的“汉芯1号”事件沉寂数年后,又一批“半导体骗子”耍起了新花样。
其中说起割政府的韭菜毫不手软,武汉弘芯绝对能排在前列。
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的武汉弘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芯片企业,成立之初,合资人李雪艳和曹山就喊出了相当响亮的口号,制定了宏伟的蓝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要知道,李雪艳和曹山在此之前的从业经历与半导体行业完全搭不上边。李雪艳此前卖过烧酒、办过餐馆、建过园林,以商场里的小本生意为主,最大注册资本仅400万元。
不过,无论是依靠“豪言壮志”还是“花言巧语”,二人真的成功打动了武汉市招商局,双方合资成立武汉弘芯,注册资本为20亿元。
阵仗浩大,而实际到位资金只有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的2亿元,李雪艳二人陷入了挖窟窿补窟窿的循环之中。
没有地基的高楼注定要崩塌。2019年,因拖欠4100万元工程款,武汉弘芯被告上法庭,账户遭冻结,价值7千多万元的土地也被查封。
据《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披露,截至2019年年底,弘芯已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
也就是说,在几乎零投入的情况下,“酒贩子”摇身高科技巨骗,李雪艳等人撬动起了153亿的庞大资金,半导体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中美科技“脱钩”加速,造“芯”运动声势浩大。半导体项目备受资本市场和地方招商的热捧,不过欣欣向荣的背后,难掩其行业的泡沫危机。
事实上,看上半导体这个朝阳行业的还不止李雪艳,近年来类似于武汉弘芯的闹剧仍时有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今年七月初,德科码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被裁定破产,位于南京近百亿元的项目全部烂尾。
公司此前还从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挖了不少人,但与弘芯一样,大股东也是空手套白狼,建厂房、买设备的资金基本都来自地方政府。
无独有偶,成都2017年拟投资100亿美元,强势引入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厂格芯。然而繁荣的“假象”背后,成都格芯还没生产出一颗芯片,就成了弃子,实属业界最大的一具工厂“尸体”之一……
这些年来,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在“大跃进”。地方政府关注到了这一点,一些试图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也趁虚而入,成为大好形势下的搅局人。
半导体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砸钱”不能解决一切。除了资本驱动,人才与技术的积累更是至关重要的。
市场喧嚣繁杂,置身其中更要冷静谨慎。
中国“芯”事业任重而道远。希望行业内李雪艳这样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少一些,而真正有实干有韧性的“匠人”多一些。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