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枭
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不论是经济、科技、教育还是社会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从最初的进出口贸易,到如今的一带一路,我国积极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持续为之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由于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加之人口众多,劳动力低廉等因素,吸引了大量外资来到中国投资建厂。这些外资来到中国后,不仅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石。经过数十年的沉淀,我国制造业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在全球产业链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推动。而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外企开始寻找新的合作对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制造业能否蓬勃发展,取决于人口红利,劳动力越充足,制造业发展也就越快。也正是因为如此,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近年来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并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吸引到不少外资投资建厂,三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然而如今,那些离开中国,前往印度、越南等国建厂的企业却纷纷开始后悔了,甚至想要重回中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这些企业来到印度、越南等国最大的目的,便是低价劳动力。但到了之后才发现,现实远不如理想那般丰满。以印度为例,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不论是工人技术,还是劳动效率,都并不理想。总体算下来,还是中国的性价比更高。而越南近年来的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与中国相比,优势也并不明显。
其次,由于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整体产业链并不完善,与我国相比要差上很多。甚至一些复杂的加工步骤,还要运往我国进行加工。劳动力成本升高,产业链不完善,让不少企业都感到后悔,想要回到中国。
除了外资的主动撤离之外,还有不少国家在号召本国企业离开中国,回归国内发展。以日本为例,今年4月8日,日本宣布将在“补充预算”中拨款2200亿日元协助日企撤离中国。而在今年7月,日本方面再次表示,已有包括爱丽丝、夏普在内的87家企业获得730亿日元撤离补贴,其中57家将回归日本本土,30家迁往东南亚地区。在此之后,将会陆续有第二、第三批撤离企业,补充预算将于本年内全部补贴。
但即便是政府补贴,绝大多数企业依然不愿离开中国。此前曾有记者采访外资企业负责人,负责人直接表示:我以我工厂为中心点,在半径三百公里范围内,可以找到我们产品的所有配件,我为什么要搬走?再加上良好的基础设施,产品又能快速运输,干嘛要搬走?
完整的产业链,正是我国制造业最大的优势。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中国制造就是最好的选择,不论从价格、质量还是技术上来讲,中国制造的优势都十分明显。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曾多次要求苹果等企业撤离中国,回归美国发展,但却也遭到了多次拒绝。
对于外资撤离这一问题,商务部相关发言人也是表示,中国没有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外资撤离的情况。很多外国投资者,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长期投资的信心没有改变。此番回应,也为我国制造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本文由小编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