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秋功过谁评说?俑坑畔,心胸豁。栩栩如生天下钺,威然风骨,阵容寥阔,犹见秦王悦。——《青玉案·秦俑怀古》
说起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嬴政,从多个方面来看都是举世闻名的存在。而让人们对他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除了他在位期间的丰功伟绩、奇闻轶事,自然就是他给后世留下的“秦始皇陵”。那是我国第一批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其中著名的“秦兵马俑”自挖掘开放以来,前往观摩的游客便是络绎不绝。
其实秦兵马俑只是始皇陵旁边的一个小陪葬坑,整个陵园大到让人无法想象,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秦国都城。据了解,从秦王政元年正式动工修建秦始皇陵开始,耗时整整39年才完工,在此期间总共征集了72万人工。通过考古研究资料分析,始皇陵由陵园和从葬区两部分组成,其中陵园有4层占地约8平方千米,最核心的是始皇帝的地下寝宫部分。其它分别为内城、外城、陵外,在内外城之间有3个陪葬坑,分别是葬马、珍禽异兽、陶佣,再往陵外衍生的区域约还有56.25平方千米。让后人望而生怯的水银机关
据了解,秦始皇陵中不仅设有暗弩、机关、陷阱,在秦陵地宫中还有似河流般的水银。所以,我国对始皇陵的考古一直很谨慎,核心部位始终保护着没动。一方面,因担心空气进入后会导致内部氧化,使内部设施和文物遭受破坏。另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勘测评估后,考古学家们发现如今地宫下仍还有大量水银,如若再继续挖掘,很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那么为何要放这些水银呢?首先通过考古资料显示,秦始皇陵整体基本以秦国都城咸阳为原型建造;其次,水银在常温下便会蒸发,蒸发后的水银是含有剧毒的,人一旦吸入或接触后便会产生神经异常、情绪暴动等中毒反应。由此可推测出,在皇陵中灌入水银目的有二,其一是为了增加盗墓的机关风险,其二是为了模拟地下秦国的江河大海效果。秦始皇陵中灌了多少水银?
从事实上来讲,据资料查证始皇陵地宫确有明显汞异常现象;从数据上来讲,根据已公布的资料显示,已测出强汞区有1.2万平方米,推算后理论上水银存储量大约为1.62万吨。但还要考虑水银千年来的挥发量、当时的水银生产能力、运输放置难度等问题。
由此再一番推算后,专家判断如今始皇陵中的水银数据,应在100吨左右;从专家的角度来讲,他们曾戏称,看看附近的石榴树,就能明白了。因为始皇陵修建至今已过千年,地下的水银会挥发扩散到土壤中,而在皇陵附近少量存活的石榴树中,专家们检测后发现汞元素含量超标严重,由此即可推断出皇陵中水银含量之大。从哪收集到如此多水银?
早在秦国之前,古人就已掌握通过朱砂提炼出汞的技术,譬如将朱砂进行煅烧再收集其蒸发的汞蒸气,待汞蒸气冷却凝结后便形成了。不过千年之前,秦国的提炼技术和原材料的开采都如此的原始,他们从哪里收集到如此庞大体量的水银呢?翻阅史籍可知,秦始皇陵内的水银提炼原材料,大部分可能来自于巴蜀和关中,尤其是巴蜀为主。
据已探明的矿产资料显示,巴蜀的丹砂与汞矿储存量与产量,从古至今颇为丰富。不过巴蜀交通险峻有很高的运输风险,而建造始皇陵所需的水银数量如此庞大,必须有第二个供货途径。所以除了巴蜀的原材料,还有一个原材料产地便是关中,关中地区如今的汞矿储存量也很丰富,如今仍居西北地区之首。结语
其实,用水银填充到陵墓中模拟现实中的河流,这并非是秦始皇的原创。翻阅史籍查看,在公元前7世纪齐桓公的陵墓就曾这样操作过。秦始皇陵的考古研究价值固然大,但笔者认为相较之下其历史传承意义更具价值。所以,如今那些仍被水银保护着的地下寝宫,把它保护好远比把它挖掘出来更重要的,你觉得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