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就是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这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比较多了,像文化意识形态就有纵横家、道家、墨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更具体一些的就是古文、诗词曲赋、灯谜等等,生活习俗也是其中一种。很多传统的习俗可以说是流传了上千年之久,那么,你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规定16两为一斤,筷子长度为7寸6分这样的规矩吗?
先来说说为什么是一斤十六两,在秦朝之前,这个规定其实并没有。战国时期强大的七个国家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规定。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各国的所有制度都是不一样的,严重的干扰经济发展还有社会秩序。秦始皇下令废除分封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度量衡自然也要统一一下,这件事秦始皇交给了丞相李斯去办。李斯刚开始把所有的事情都办的很是顺利,到斤两的时候有些为难。那个时候百姓生产力低下,天平可以把东西分成两分,所以百姓都喜欢用这个。而百姓常用的斤为2的四次方,秦朝采用十六进位制,最终定下的一斤就是十六两。
这十六两还有一些古人信奉的说法,据说鲁班是最早发明木杆秤的人,他是用杠杆原理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还有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上了13颗星,定为13两一斤。李斯将其变为16两就是加上了福禄寿三星,也是为了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守信,不然少一两没有福,少二两没有禄,缺三两就会折寿。
筷子,在现代人看来无比寻常,这是中国独创的,后来传去了其它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韩非子·喻老》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也就是说,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象牙筷子,而筷子的出现则要更早。根据种种史料推测,殷商时期中原野象成群,纣为象箸是可能存在的。
用筷子的最早年限现在还并不确定,目前最早出土的是河南安阳殷墟的铜筷子。汉代的一个灶中曾经发现过筷子的浮雕,精美程度可跟现代筷子有得一比。筷子在中国的称法也比较多,《急救篇》记载: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这里的箸、梜都是筷子以前的叫法,明朝才开始称之为筷。
真正的中国筷子也很有讲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往往是一头圆,一头方。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信奉天圆地方,说法则是一双筷子,很少有中国人讲两根筷子的。古代中国人很遵守太极、阴阳的观念,合二为一是中国人的说法。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它代表的则是人的七情六欲,这是为了表示人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中国人以筷子作为日常饮食工具已经使用了起码三千年的历史,而在发展之中,也传去了一起其它国家。最早引入的是朝鲜人,大概时间是一千年,不过他们的筷子是用金属制成的。日本则是继承中国固有制筷工艺最好的国家,他们至今都还有称呼为菜箸的。西方国家也慢慢的引入,德国甚至有一个筷子博物馆,里面收藏了上千种不同历史时期的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