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炜光
11月24日是香港区议会选举一周年,是时候算一下经济账。据媒体报道,区议员确实是一份“笋工”。且看以下明细: 1)每月酬金为33,950港元(下同),即每年407,400港元。 2)任期完成后,还可获4年总薪酬的15%作为约满酬金,即约25万港元。还未计这4年里, 政府会按物价向上调整酬金。 实报实销开支。 3)营运开支每年537,792港元(含员工薪酬),以便区议员设立办事处,服务市民。 4)开设办事处有很多一次性开支例如购买电脑、打印及影印机,以及办公桌椅。不用担心,特区政府照应周到,给每位区议员每届120,000元来开设办事处。即只要你不超额,今年初买完电脑,现在还可以买部iPhone 12。 5)头晕身怎办?区议员这么“辛劳”,会病的。不怕,特区政府特为每位区议员每年预留34,320元,以支付医疗保险或医疗费用。 6)区议员服务社区,按理外访不多(不像郭荣铿前议员般一年内要去四次美国见政要),但特区政府十分体贴,每位议员每届任期预留10,000元。意思意思一下。 非实报实销开支。 7)区议员事情多,有些情况可能没有单据。(难道坐的士也每次拿单,然后月底再申领?)不怕,特区政府特设无需单据开支,每年92,280元。由于不用单据,即使说你不用也是给你的。这等同每位议员每年多了近10万港元“落袋”。 这是一般区议员,若有幸当选区议会主席(由于反对派今届占多数,故全港18个区议会有17位正副主席由反对派出任),薪金翻倍,即是说那位指责海洋公园着力吸引内地客是“吸食鸦片”的南区区议会主席罗健熙一年的薪金超过80万元。水涨船高,4年之后,罗主席的约满酬金便会较其他议员翻倍。
先不论主席,每位区议员在过去一年便耗用125万港元公帑。逾400位反对派区议员一年便耗用公帑达5亿零200万港元。 这5亿多港元是香港政府公帑,从广义来说也是中国政府的钱。然而这5亿多花得值吗? 过去一年我们的反对派区议员在政治上做了什么?答案是:仇视国家、歧视同胞、侮辱警察甚至家藏武器以至涉及“洗黑钱”。建树呢?或许是传媒认为“不起眼”,故传媒没有这方面报道。因此,可以判定一众反对派区议员并没有做什么正面而值得报道的事? 你或许会说:“一国两制”嘛,为了香港“民主”,这笔钱虽然冤枉,还是要花的。笔者不同意,公帑是每位香港市民纳税而来的。倘若内地同胞来港住酒店、买化妆品、看电影以至坐地铁,其实也间接在交税,大家都有份“供养”这批议员,那为何不能要求“物有所值”?至少要求他们不应仇视和贬损国家。
更重要的是: 区议员可以互选117席行政长官选举委员,等同1,200人选委约1/10,然而这些议员仇视中央、贬损国家,把香港行政长官选举委员这么重要的席位交他们手中,符合政治伦理吗?爱国爱港市民能答应吗?诚如张晓明在11月17日所言,“要求治港者必须是爱国者,天经地义”,那么要求这批区议员宣誓爱国,有何问题?议员是经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享受丰厚薪津(政府对其照顾,甚至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但却“吃国家的饭砸国家的锅”,这公平吗?全球所有民选议员(除了香港)也不能这样做,那事事讲求“国际标准”的反对派,为何又不向国际看齐? 既要享受丰厚薪津、重要政治地位(有权投票选特首),但又以各种理由来不肯宣誓效忠国家,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大家评评理。
新闻推荐:
英国“炮制”涉港报告,考虑撤走英籍非常任法官
英国政府昨(23日)向国会提交最新一期《香港半年报告书》,英国外相拉布在报告书妄称,香港国安法已产生寒蝉效应,又称英方刚开始初步探讨,在什么情况下不让英国法官担任香港终审法院的非常任法官。中国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昨(23日)回应称,中方对英国政府发表该报告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英方报告污蔑抹黑中央政府对港政策,粗暴干预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践踏国际法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发言人指出,英方将破坏“一国两制”的脏水泼向中方,完全是贼喊捉贼,倒打一耙。英方违背承诺、一意孤行推进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签证政策,单方面暂停与香港移交逃犯协定,肆意破坏双方正常经贸合作,语带威胁干涉特区司法法律事务,究竟是谁在破坏“一国两制”?英方还大言不惭声称拉拢38个国家联署涉港问题声明,却不敢提70多个国家坚定支持中方的正义之举,何其虚伪。
发言人重申,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3年,《中英联合声明》涉及英方的条款均已履行完毕,英方还喋喋不休炮制所谓报告,对香港事务指手画脚,完全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们正告英方:醒醒吧,别再做干预香港事务的殖民旧梦了。
英国外相拉布
港府今天(24日)表示,强烈反对英方在报告对香港特区近期事态发展作出以偏概全的攻击及毫无根据的指摘。港府促请英国政府恪守并尊重国际惯例,避免干涉另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指出英国政府是时候尊重守法的港人对维持繁荣稳定的意愿,以及清楚理解香港会继续凭借其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地位和优势,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蓬勃发展。
针对拉布声称考虑不再让英国法官担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不少香港网民留言,直新闻摘取几句:
“全世界所有国家 法官都冇双重国籍 得香港独有 全香港750万人支持 废除23个外籍狗官 救香港”
“好走唔送!”
“如果系就好喇!”
此前,英国曾就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威胁称,将“停派法官”。目前,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名单上有18人,包括3名香港籍、2名中英双重国籍与8名英国籍。法院基于《基本法》可聘用如英国、澳大利亚等普通法地区的非常任法官,不少前英联邦地区退休的外籍法官也在承担法官工作。
直新闻曾经指出,香港现行外籍法官制度是历史遗留问题,目前也显现出了弊端,尤其在涉国安案件上外籍法官的表现饱受诟病。长远来看,外籍法官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若要对香港司法进行改革,不妨自外籍法官始。
那么,如果英国最终真的撤走英籍法官,倒是一次对香港进行全面司法改革的良好契机。没有了英籍法官,香港司法体系照样运转,甚至会运转地更好。英国外相拉布,你要撤便撤,何必啰嗦?
大律师公会促律政司查《大公》藐视法庭,荒唐!
大律师公会昨天去信律政司长郑若骅,点名批评《大公报》于20日刊登的头版文章,称当中的漫画传达法官偏袒示威者的信息,已超越可接受的批评程度,认为该报道“徘徊在藐视法庭的边缘(hovers on the margins of a contempt of court)”,认为律政司在法官被攻击时有责任采取行动,审视报道是否涉藐视法庭。公会昨亦发声明,对于有传媒及个别人物就该判决攻击周家明感痛心,强烈谴责针对司法机构及司法人员的攻击行为。
律政司表示,社会人士有权在法律容许范围内就裁决或相关事项发表意见或讨论,而任何可能构成藐视法庭的行为,律政司在合适和需要时会采取适当跟进。就法官及法庭被攻击,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昨出席港大法律学会讲座称,“不能过分保护法官,因为他们入职开始,就知道会面对批评”,又认为“无事实根据的评论限制该评论的价值。”
直新闻认为,部分香港“黄官”偏袒示威者人所共见,传媒此时适度监督司法理所应当,“藐视法庭”的罪名安不到传媒头上。大律师公会对周家明法官的偏袒才是问题所在,所谓促请律政司调查《大公》已是干预新闻自由。
既然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包致金认为“无事实根据的评论限制该评论的价值”,那我们就来看看事实。
11月18日,周家明在黄丝入禀的司法复核案中,判定“警队速龙小队没有显示编号是违反《人权法》”,裁定入禀的黄丝胜诉,并在判词中写道“保持投诉处理制度有效运作,比警员担心被起底更为重要”。
周家明
大律师龚静仪指该判词一面倒维护暴徒的所谓“人权”,漠视警察及其他备受“黑暴”祸港之乱而要担心个人安危的普罗市民的人权,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大律师马恩国认为,法官并未就何谓“过分武力”定下标准,却又称不宜在本案作出事实裁断,“有裁决而无事实分析,是法官大忌”。
大律师公会不妨扪心自问,周家明法官到底有无偏袒示威者?而不应该立场先行,以法律之名行打击传媒之实。
去年“揽炒派”对政府引用《紧急法》制定《禁蒙面法》止暴制乱提出司法复核,周家明作为高院法官,裁定政府败诉。终审法院前常任法官列显伦曾在报章撰文指出,香港法院没有违宪审查权,他狠批周家明和另一涉事法官林云浩,对“一国两制”完全欠缺敏感度,甚至把自己抬高到全国人大的位置,通过自我赋权破坏一项重要的法案。列显伦亦批评,香港的法院持续把个人权利置于公共利益之上,导致保护大多数人的法律被破坏,造成街头混乱的社会环境。
香港特区政府新闻统筹专员冯炜光指出,中央由去年到今年底,已经对法官“保护黑暴”忍耐了足足一年,耐心不可谓不够。然而香港法官们继续抱着“高人一等”、“逢中必反”的心态来判案,誓要把香港变成“人权乌托邦”。
11月17日,国务院港澳办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呼吁司法改革,以大律师公会对周家明的偏袒纵容和荒唐言论来看,香港司法改革迫在眉睫,无需再拖延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