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肖翠医生收到了一篮
来自贵州福泉地区“土鸡蛋”
捧着这份土特产
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一年前的秋天
0 1
送蛋背后牵出一段“医缘”
2019年9月,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打赢脱贫攻坚战,肖翠作为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健康局选派的一名帮扶中医医师,来到贵州福泉市金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
一路火车汽车颠簸,苍凉的高山和绵延的雪峰不时从肖翠眼前闪过,“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她也开始在心里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真正达到帮扶的目的,用中医适宜技术造福当地群众。
经了解,她得知当地中医科的业务仅限于中药、针刺及艾灸,项目少且治疗手段单一,远不能满足病患要求。于是她暗下决心,在这三个月里,通过各种方式将技术留下,真正福泽病患。
通过针刺和放血疗法,为产妇治好了严重痤疮;为头晕、失眠多年的婆婆缓解了症状;为陈延书老人缓解了膝关节疼痛......
三个月的时间,肖翠诊疗患者多达1000余人次。
02
到深山,走家串户
她最牵挂的,是住在深山里的贫困户。那里有很多人久病卧床,失去劳动能力,是最需要医疗帮扶的对象。
为此,肖翠经常与同事驱车到乡村开展义诊,商讨诊治方案。
一天,清晨六点半她和同行的陈医生冒着细雨,来到城郊村白泥组的一对夫妇家。夫妇二人腰痛多年,整个背部都已经成弓背型,不能直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中医治疗,二老的疼痛很快得到了缓解,老人兴奋不已。
此后,她的足迹经常出现在乡间的小道上,甚至与丈夫黄洋一同,踏上了下乡义诊的路,两人一起在村民家讨论患者病情,为患者排忧解难。
03
传帮带,填补技术空白
肖翠知道,真正的技术扶贫还是要造血。要做到帮扶到位,真正保障偏远农村贫困人家的健康,还是填补农村卫生室中医药诊疗技术的“空白”,筑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每逢周末,她就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各村卫生室“手把手”教学,将中医适用基本知识、适宜技术传授给村卫生员,成功指导了8名村卫生员规范化施展中医药诊疗技术,不断满足村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为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转诊”的就医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
2019年12月17日,广东启动新一轮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全省54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
大半年来,各家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帮扶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充分肯定,涌现出大批优秀案例和先进典型。即日起,广东卫生在线推出系列报道,分享各地各医院通过组团式帮扶奋力谱写健康广东建设新篇章的经验。(点击文章顶部专辑可查看系列报道)
编辑|周艳梅责编|张秀丽
通讯员 |李玉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