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在隋朝时期便已经出现,唐朝时产量增大,宋朝、金、元时最为流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很多瓷枕都比较小,看起来似乎仅仅够平躺,要是一翻身可能就完全不够用了。而且很多人都很疑惑,瓷枕冷冰冰硬邦邦,枕着这样的东西睡觉能休息好么?
关于瓷枕大小的问题,我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经在一栏节目中提到过,当时是有一位收藏者带着自己家中的瓷枕到这个鉴宝类节目中寻求鉴定。马未都当时表示,你翻个身试试再说。一些瓷枕就是很小,躺上去之后是没法翻身的,而躺在这种瓷枕上的人也根本不用翻身,因为早期的瓷枕是人在下葬时使用的。
这是事实,但是马未都也还说起过,瓷枕当然不止这一个用途。事实上,只有少部分瓷枕作为死者的随葬品,特别是在宋朝,大部分瓷枕其实都是日常生活用品,通常瓷枕上会用彩釉描绘上精美的图案,或者写上一些诗词歌赋。一般来说,尺寸越小的瓷枕,年代就越是久远,因为在瓷枕诞生之初,确实是一种为死者所陪葬的物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唐代已经有许多人在使用瓷枕了。而在宋朝,瓷枕更是大行其道,发展到了顶峰。
宋代的瓷枕多出产于磁州窑、当阳峪窑、扒村窑、登封窑等瓷窑。在形状上也是多姿多彩,不但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还有许多人形或者动物形态的瓷枕,例如著名的定窑孩儿枕,还有虎、龙等形态的。宋朝的瓷枕之所以大行其道,这与宋朝发达的瓷器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瓷枕除了可以用于陪葬和日常使用外,还可以作为医生诊脉时所使用的器具。在唐代的瓷枕中,常常会看见一种很小的,其长度还不到一拃,也就是一只手掌张开后,从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大约二十多公分。这种瓷枕被称为“脉枕”,但是是不是仅用于医生号脉却还不能确定。
不过瓷枕虽然在民间广泛使用,但是王公贵族却是不会使用瓷枕的,因为他们有更好更舒适的选择。所以,在瓷枕大量盛行的宋代,它们的整体审美和情趣上,有着一种市井气息。也就是说,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华美精致,例如一些通俗易懂的格言谚语,儿童游戏场景、乡间赶鸭捉鸟等等,这些文字和画面趣味盎然,都是充满了人间烟火的生活情趣。
专家表示,某种意义上,瓷枕只为方便这类人——寒窗苦读的学子,为了避免人性懒惰,所以睡这种并不十分舒服的枕头,稍事休息便可继续读书学习。此外,瓷枕虽然在冬季感觉很冰凉,但是在夏季却有一些消暑散热的作用。例如宋代诗人苏庠在《浣溪沙·书虞元翁书》一词中就写道:“水榭风微玉枕凉。”可见瓷枕在夏季,也是一件消暑利器了。
引言
瓷枕是我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具,顾名思义,瓷枕就是用陶瓷所烧制的枕头。宋代词人晏几道在《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中写道:“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其中的“玉枕”便是指瓷枕。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01
02
自古以来,我国瓷器就有着高度发达的制造工艺,到了宋代时期,瓷器制造工艺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瓷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已经全面超越五代及唐代,瓷枕作为瓷器的一种,在宋代同样得到了高度发展。宋代瓷枕的器型比前代的更大,其装饰工艺也越来越多种多样。
很多瓷枕上除了装饰工艺还会写上诗词,这些诗词也极具时代特色,例如在唐代长沙窑中所产出的瓷枕上,常常写着诗歌,而且其中许多还是记录在《全唐诗》中的。这也是唐代诗歌兴盛的一个侧面反映。而宋代的瓷枕,却有许多书写着词曲。
03
那么为什么民间喜欢使用瓷枕呢?如果要说舒服,可能算是一堆破旧衣服被褥,甚至一把干草,怎么也比硬邦邦的瓷枕垫在头下要舒服一些吧?有一种说法是因为瓷枕比较小,沉睡后,一翻身就可能会醒来,所以适合人们进行短时间的小憩。
《浣溪沙·书虞元翁书》
结语
其实,关于瓷枕还有一种说法,有学者认为瓷枕大都是女性使用,因为古代女性的发髻挽得比较高在休息的时候躺在瓷枕上,发髻就不容易乱,不过这种说法也有待考证。总的来说,瓷枕不但是我国古代人们的日常用品,也是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工艺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