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门石窟,有这么一座桥,它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这就是横跨伊水的龙门桥。龙门石窟大桥全长303.8米,两岸引道长1309米,桥面车道净宽10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是连接龙门东西两山、沟通洛阳和豫西南各地交通的一座大型桥梁。
龙门大桥是石拱桥,是仿照河北赵州桥修建的三孔空腹式石拱桥。桥栏杆处雕刻有300多个仿龙门石窟雕像。龙门大桥是当时世界上拱圈最薄、大跨径石拱桥,也是省内单跨最大的石拱桥。建桥的石材是在采石场锻造好后,直接运到工地使用。大桥水下基础采用不对称的布局形式,使墩台尺寸较缩小,这样避免了庞大的墩、台外形给整座桥的风格造型带来的不一致。
龙门桥引桥下有两个桥洞,像是一座城门,紧紧地守卫着身后的石窟,让它不再受到侵害。而走过这个桥洞,就算正式进入了龙门石窟西窟景区。
桥洞上边刻有两字“龍门”二字,苍劲有力。这两个字是陈毅元帅的手迹。1961年10月8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来到洛阳。他们在参观完龙门石窟后,人们想请周总理为正在建设中的龙门伊河石拱大桥题字命名。总理笑着说:“还是请陈老总来写吧,他比我写得好。”陈毅听罢,爽朗大笑:“我怎敢“班门弄斧’?还是请总理写吧!”两位领导人相互谦让之时,专列的开车时间快要到了。总理歉意地说:"这样吧,现在不写了。回京后,我们商量一下,写好后给你们寄来,行吗?"人们听后也不再强求。
谁知,第二年春天,题字寄到了龙门,是陈毅的手迹。只见宣纸上写着斗大的"龙门"二字和三个较小的"陈毅题"。这一题字被镌刻后,分别镶嵌在石拱桥的东西两端和两侧。龙门桥就此得名。
龙门大桥如同一道壮丽的长虹横卧在伊水之上,飞架龙门伊阙,连接着龙门东西两山。在这里,可以看到巍巍的山脉,潺潺的伊水,水光粼粼、拱桥倒影,令龙门山水典雅古朴、熠熠生辉、雄伟壮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