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百度百科、红星新闻、募格学术此前报道等
2019年,兰州兽研所师生感染布病病毒事件急速发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起因是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很多师生在布鲁菌病的检测中,发现抗体呈阳性。
布病简介:
布鲁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及时治疗的话可以痊愈,9成患者不会再复发。但如果严重,也导致失去生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这一下子引起了众多学生的恐慌,因为兰州多所高校都从兽研所购买实验用动物,而且也会有学生去兽研所做短期实验,在当时没搞清病原是什么的前提下,大家都很担心自己被感染。当时,兰州兽医研究所立即派人陪同学生前往医院诊治,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
后查明,布病原因为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扩散后导致下风向口的兰州兽研所师生感染布病。
目前,距离兽研所学生感染布病事件已经过去了1年。最早确诊的学生表示:因为这次事件,论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感染学生:毕业论文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
据媒体报道,兰州兽研所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占地面积360亩。事发时,在研究所就读的、属于农科院系统的研究生有80多人,博士生不到50人,在职职工257人。此外,还有来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农林院校联合培养的学生和客座学生,总计接近500人。
郭女士2017年考上兰州兽研所研究生,2020年6月毕业,离开兰州。她称,在兽研所的学习和生活很简单,基本是宿舍楼和实验室“两点一线”,因为科研压力大,经常会做实验到深夜十一、二点。直到2019年11月下旬,同学之间突然传,有人感染布病,原因不明,“从那时起兽研所的平静就被打破了。”
▲兰州兽研所
据兰州卫健委通报,2019年11月28日,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2名学生检测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次日该团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人数增加至4人。这是关于“兰州布病事件”最早的感染信息。据兰州卫健委通报,截至2019年12月25日16时,兰州兽研所学生和职工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初筛检测累计671份,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人员累计181例。
郭女士说,她们2017级有50多个学生,一半以上都是“抗体阳性”。“实验室先是关了一段时间,后来开了大家也没有心情做实验。”郭女士介绍,她们那时候经常找老师谈如何解决感染的事情,但是一个多月后就放寒假了,大家回家过年,遇到新冠疫情,等到三、四月回学校,事情还是没解决。
除了身体疲乏、关节疼痛外,因为此前实验室关闭了一个月,实验无法进行,发论文和毕业都受到影响。
郭女士说,好在自己回学校较早,将此前耽误的实验和论文进程都及时填补了,但她的一些同学因此不得不延期毕业。
今年6月,郭女士顺利从兰州兽研所毕业,并在另外一个城市找到工作,但是签合同的时候,公司让她签了一份承诺书,说明“布病”是在公司以外感染的,承诺和公司无关;入职后,一有同事听说她是兰州兽研所毕业的,总是问她感染的情况,以至于她将前因后果解释了很多遍。“我的一个同学因为多次受挫,在微博上吐槽‘搞得找工作处处受影响’。”
研究所发生事故
后果有多可怕
虽然,此次布病被查明为偶发性事件。但不论是物药厂在生产时的错误失误,还是兽研所没第一时间查明病源时带来的人心惶惶。
都从侧面向我们描述出了,当研究所和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后果将有多可怕。
笔者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就听师兄说过实验室以前发生的惊险事故。他和大师姐倒液氮的时候没拿稳掉到地上。两个人愣了一瞬间,师兄抓起师姐就往门外狂奔。回过头再进实验室,发现地砖都炸裂开了。当时师姐就哭了,感觉自己捡回一条命。
作为实验室注意安全第一课,这让我深刻的感知到“实验室是危险的”这个概念。
研究所和实验室发生危险的话小到你自身的安危,大到甚至能影响国家和世界的安全。
大家还记不记得2019年9月16日,一世界顶级实验室发生爆炸,因为存放有天花和埃博拉病毒而导致世界恐慌事件。
当时,俄罗斯柯尔兹沃市(Koltsovo)一生物研究中心因天然气爆炸发生火灾。
发生爆炸的是位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的矢量(Vector)研究所,也就是俄罗斯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State Research Centre of Virology and Biotechnology)。
据悉,Vector 实验室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存有活体天花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样本的实验室之一,另一个位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亚特兰大。
当时,俄罗斯当局对外宣称没有危险物泄露:
「发生爆炸的房间里没有生物危险物质,也没有造成任何结构损伤。因此,没必要引起恐慌或感到威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但实际上,还是引起了公众的恐慌。据相关资料,该实验室以开发埃博拉和肝炎疫苗而闻名世界,是现在俄罗斯最主要的病毒研究中心之一。
实验室地理位置,图片来源:Yandex Map
作为冷战时期苏联生物武器计划的一部分,包括埃博拉、炭疽等最危险的毒株仍被保存在该研究所的大楼里。
其中 6 号楼的液氮冷藏装置中,更是存放着现代医学上已知的最致命病原体之一:天花病毒。
病毒如果泄露和传播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也难怪大家会恐慌。
同理,反观这次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在一开始没查明感染源之前,所有在兽研所进行过学术交流的同学都人心惶惶。兰州兽研所所有人员也都进行了检测,其中以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主,并且确诊患病的学生居多。
后来查明原因后,兰州市对55725人进行了检测,经省级疾控部门复核确认阳性人员高达6620人。在事件发酵的一年时间内,中牧兰州生物药厂注册的多个批准文号被依法注销,政府部门做好感染人群的治疗、赔偿等善后工作。
但时至今日,因为此次风波感染的研究人员生活还是未能回归到正轨上。他们有的人延毕,有的人找工作受挫,还有的从课题组离开,面临着没办法报销看病的难处...
不可轻视的实验安全
说到这里,还是要回归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实验室安全。
小到研究所,大到世界顶尖实验室。都尚会发生意外事故,而近年来高校中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更是频频发生。
2018 年 12 月 26 日 9 时 34 分,北京交通大学 2 号楼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3 名参与实验的学生在事故中不幸遇难。
2018 年 11 月 11 日,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一实验室发生了爆炸,强烈的冲击波将实验室大门炸飞,导致当时身处实验室内的多名师生受伤。
2015 年 12 月 18 日 10 点,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该校化学系博士后孟祥见不幸遇难。
而这些事故归根到底都是「人祸」。
经相关统计后发现,造成事故的人为原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占 27%)、操作不当(占 1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占 11%),合计达到事故总数的一半。
说到底,研究所如果发生安全事故,最受影响的还是我们这些研究人员。马上,笔者也即将迎来新的实验室伙伴,碰巧看到兰州兽研所事件后续,有感而发。
作为实验室的一线科研人员,还是希望大家切记时时刻刻贯彻操作规程,清除实验室安全的死角,不论是学习还是平时的工作中,都要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