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登上权力巅峰的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此会晤,商讨缔结和约。会晤发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国在弗里德兰战役(BattleofFriedland)惨败之后。当时在拿破仑炮兵部队的猛烈攻击下,俄军损失惨重,2.5万人战死疆场,不过俄国人仍能井然有序地撤退到边境地区。此刻,双方军队正在蜿蜒曲折的尼曼河两岸的牛轭“U”形河湾处对峙。俄军新增援的两个师,加上20万民兵,在附近的波罗的海岸边待命。
当俄国人得知拿破仑不只想要和平,还想要结盟时,僵局终被打破。7月7日两国皇帝在一只木筏上碰面,木筏上搭有一顶传统的白色帐篷,帐篷上饰有巨大醒目的花押字母“N”。谈判签署的条约日后被称作《提尔西特和约》(PeaceofTilsit)。和约中大部分条款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托尔斯泰将其巨著《战争与和平》的首卷命名为《提尔西特之前》(BeforeTilsit)并非无缘无故。磋商的许多议题都关系到法国占领下的欧洲的命运,特别是普鲁士的未来。
未获准参加会谈的普鲁士国王在河岸上焦急地徘徊观望,想知道会谈结束后他还能否拥有自己的王国。在和约的所有公开条款背后,有数条秘密条款并未披露。这些秘密条款为法俄联合进攻拿破仑认定的英国的财源宝地奠定了基础,而印度当然是其大敌最富饶的领地。占领印度,作为一种使英国经济陷入困顿、削弱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的手段,长期以来一直是拿破仑以及早前数名法国战略家的痴心妄想。差不多恰好是九年前的1798年7月1日,拿破仑麾下部队在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登陆,对埃及内陆展开攻击以夺取开罗。
这样一来,拿破仑立即谋划经由波斯和阿富汗入侵印度。他早与波斯大使缔结协定,声明如下:“如果法国皇帝陛下打算派遣军队由陆路攻击英格兰在印度的领地,波斯帝国皇帝陛下作为忠诚的亲密盟友,将准予通行。”在提尔西特签订的秘密条款阐明了完整的侵略计划:拿破仑将仿效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率领由五万名法国士兵组成的大军(GrandeArmée)出征,横穿波斯入侵印度;俄国则在同一时间穿过阿富汗向南进发。
加尔达纳将军(GeneralGardane)奉派前往波斯联络沙,以查明哪些港口可供停泊且能为两万名将士提供饮用水和补给,并且草拟可能的入侵路线图。与此同时,驻圣彼得堡的大使科兰古将军(GeneralCaulaincourt)奉拿破仑之命与俄国人进一步探讨该提议。法国皇帝写道:“越是听起来异想天开,越要试着去做(又有什么是法国和俄国做不到的?),这样才越能令英格兰人恐慌,让英属印度胆战心惊,让伦敦混乱不堪;而且,毋庸置疑的是,取道君士坦丁堡、被波斯予以放行的四万法国人,与途经高加索(Caucasus)的四万俄国人会合,将足以威胁并征服亚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