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买房和理财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第一次买,难免会有疏忽,但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真正懂房产的人,早早告诉你,第一次买房如何避坑,就不会错的太离谱。
但如果你是第一次买房,身边又没有这样一位朋友,那么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读。
刚需买房经常会犯的十个错,你“中”了几个?
01
用错房票
因为早期不懂或者不清楚自己的规划,把首张房票用在老家的年轻人。
这是很多年轻人买房犯过的最大的错,意味着后期如果想在大城市买房,要付出七成首付的代价。
弥补措施可能是通过等待或其他途径,但这里面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太大了。
所以,守卫好你的第一张房票,在不确定性之前,把它用在最强的几个城市。
02
一直在等房价降
2016年,家人要给刚毕业的小李买房,小李和父母争执说都是泡沫,现在买房就是高位接盘。
结果是后来小李多付了一倍的首付,人总要为年轻付出代价嘛。
刚需真没必要等,就一套的时候房子无论涨跌它只有居住功能,不可能卖的。
买过也没必要去想它的涨跌,最应该做的是想着怎么挣钱去买第二套。
03
不愿意直面压力
不要抵触跟银行借钱这件事,这是一桩公平交易。
甚至,一定要交一个银行口子的朋友。
刚出社会工作的时候,觉得一个月五六千房贷太可怕了,压力太大了,依靠自己抗不下来。
但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如果只图安逸,这辈子真的就只会这样了。
你要做的就是,用挣的钱去冲掉杠杆,直到资金真正变成你的资产。
04
存钱不是最好抵御通胀的办法
老一辈觉得,钱放银行卡里或者余额宝里,又灵活又安逸。
但现在才明白单靠存钱是抵御不了通胀的,尤其是当下复杂的外部因素叠加,通胀大概率还会持续。
放在账户里生利息的速度,可能真的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
要把你的钱最大化合理化,理财真是门学问,值得所有人终身学习。
多说一句,不要抵触办信用卡,无论是征信或者是融资,关键时刻它总能帮到你一把。
05
想要的太多
刘先生提前买了套学区房,但距离用到这套学区房,大概还有五年甚至八年的时间。
只因当时太天真,刘先生既想兼顾自住,又想兼顾投资,还想兼顾学区。
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也没去自住,学区也没用上,结果却是兼顾的太多房子溢价高,涨幅和收益率远远低于周边项目。
最后刘先生想要的,一个都没得到。
所以,买房时真的别想十全十美,要么它会贵的离谱,要么是你打算一套房住到底。
06
管他呢,先上车再说
和用错房票一样,这个也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很多人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买房知识,干脆就听中介的或者听朋友的,这都是对买房的不负责。
真正聪明的买房人,一定是建立在实践后得到的认知。
一定要去实地踩盘,看盘时记得换个手机号和微信号,一个是避免骚扰,另一个是确保踩够足量的盘,踩的盘越多,你对市场和板块的认知越多,犯的错会越少。
房子也有很多,但稀缺的永远是好城市好区域好房子。
07
太过关注政策
政策是多变的,它也不会随着你的意志发生改变。
忘掉市场上纷呈多变的政策,它和你买房没有直接关联。
和买房人息息相关的,永远只有限购限售首付等交易端的政策,这是真正能影响到市场端的政策。
掐准交易端政策的时机,这是混沌市场里,大概率不会出错的前提。
08
总想抄底
买房是有时间窗口的,但抄底这件事极少有人能够压中,反而等来的是踩在了半山腰。
预测市场或者政策,本身就是最大的不靠谱。
两种办法可以避免踩在山腰,一种就是不要盲目跟进大热的城市,楼市的规律往往是调控阴跌—宽松补涨——收紧盘整。
踏准头和尾的买入时期一般不会出大差错,但尽量不要踩在宽松补涨之后。
还有确定性收益比高风险抄底更有保障,楼市调控到现在这个阶段,一定一定要摒除赌徒心理。
09
太过乐观或太过悲观
楼市的流动性已经开始降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极个别城市,很难再有供应紧缺的情况的出现。
所以对于市场,不要太乐观也不要太悲观,保持平常心,尽量长持。
楼市已经没有暴击了。
但也不要悲观,楼市也许不是收益率最高的,但一定是最稳的。
10
全部梭哈
不要赌,一定要避免梭哈心理。
疫情后最难的基本就是资金周转不过来的,一种是受挫行业的老板,一种是梭哈心理的赌徒。
保存一定的现金流,手里要握着一笔钱。
睡觉也能睡的安稳。
市场是一直流动的活水,希望以上这十个错,不会再有人重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