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剧中出家为尼的悲惨结局,《金粉世家》原著中小怜嫁给柳春江,逆袭成为有身份的女主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这样的幸福,虽然有运气的成分在内,却也是她自己多次选择累积的结果。
老话说“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金粉世家》中恰恰有这么一个大家婢——小怜和一个小家女——冷清秋,我们的女主角。
先说一下她们分别的结局:
小怜私奔出金府,和柳春江一起到日本,后来金家败落,小怜和柳春江一起来金府拜访,早已不是昔日婢女形象:
燕西缓步走了出来,还不曾到大门口,早见一个穿白底红点子花纱旗衫的少妇,袅袅婷婷而来。燕西不觉想起去年见她穿花衣,笑她像观音大士的事,时光容易,人事大变,和从前完全不同了。
再说清秋,从金家离家出走之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过得很是辛苦,以卖春联补贴家用:
我看她的脸色,虽然十分憔悴,但是手脸洗得干净,头发理得齐整,一望而知,她年轻时也是一个美人。
这样的结局,都是她们不同选择的结果。
一、大家婢见过更多的人情世面,小家女眼界终究浅薄
小怜可以说是一手烂牌,最后打出王炸,而清秋本来手握着还算不错的一副牌,却打烂了。原因在哪里?就在于眼界。
小怜的身世,说起来实在可怜,不知父母是谁,从小就是金家大少奶奶吴佩芳的丫鬟,而佩芳的父亲,是科甲出身,很有学问,就连总理公子、金家老大凤举都要忌惮三分。小怜跟着佩芳多年,佩芳待她相当不错,“活也会做了,字也认识了,人也长清秀了”。
吴家和金家都是大家庭,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小怜见过更多的人情世面,眼界也相对高些,模样和能耐在那里摆着,就连佩芳都觉得家里做事情的下人,一般都配不上小怜。
而清秋呢,本身家庭应该算是有些根基的,只不过父亲去世之后,家里无人支撑,举家迁到北平,和舅舅相依为命,说贫寒吧,倒也还用得上奶妈韩妈,而且舅舅又是在衙门里做事情的(虽然是清水衙门)。
清秋很有才学,但见过的世面终究少,在金燕西美食、绸缎、珠宝和听戏、看电影、游西山这些“花花公子”再寻常不过的手段下,就以为自己觅得真爱,实在是错得离谱。
二、大家婢对人有更清晰的认识,小家女更易被人诱骗
正因为见过更多的世面,小怜对于人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凤举对小怜,有着非分之想,屡次拿话来引诱她,绣花那次,凤举说什么“你和大少奶奶,比那一对爱情姊妹花”,意图再明显不过,小怜是如何回应的呢?
小怜看见凤举有咄咄逼人之势,放下了针,板着脸,将帘子一掀,抢走一步,便走到廊外来了。
凤举是什么人?总理的大公子,虽然已婚,但在金家老爷还有两房姨太太的的现实下,想要娶妾,应该还是大有人想要扑上来的,然而小怜看不上凤举为人,很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愿与之为妾。
而清秋对金燕西这样的纨绔子弟,根本缺少了解,金燕西所用的那些送钱送衣服送珠宝的手段,在富家子弟,本是非常平常的事情,租房子做邻居也是因为无所事事,在清秋看来,却是因为爱情了,这是认知上的严重错误。
两人同游西山的时候,甚至越矩,未婚先孕,匆忙成婚,婚后八个月生子,被人议论,落人口舌。
本质上金燕西和他大哥凤举没什么区别,无非就是有一个未婚身份,但还没有大哥的中年油腻。小怜有拒绝凤举的勇气,清秋却只有被燕西诱骗的份儿,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三、大家婢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小家女容易陷入孤立
结婚之后,清秋如果学得聪明点,多融入金家大嫂、二嫂和燕西的姊妹之间,也还是有希望扭转形势的,但她偏又是个冷清的性子,常常一个人看书,不和妯娌、姐妹一起打牌、聊天,再加上三嫂王玉芬的有意挑拨,慢慢地嫌隙渐生,金太太对她从赞许到怀疑,大嫂说她装学究,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就是因为不会体察别人的情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说到底,清秋适应的是在冷家那样小家庭的自在生活,看看书、写写诗,起居饮食,随意自在,太多的社交活动,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过年回娘家看母亲偷偷摸摸,金父去世金家面临分家之时又偷偷回娘家,被三嫂玉芬抓住机会告了一状,越发让金太太对她生厌。
而小怜翻身做了女主人之后,回金家拜访,对待过去的 “ 同事 ”—— 金荣和其他婢女,基本每人都准备了礼物,待人上也依旧热情不摆架子。这样的素养,一方面跟她本身的善良有关,另一方面也因为她生长于大家庭,有着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经验。
这样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当然并非一日之功,恐怕从她跟随佩芳的那一天起,就在时时学习,这样的能力,并非清秋嫁入金家一年就可学得的(更何况清秋并没有想着去适应金家的环境)。 四、大家婢更能看到趋势和未来,小家女只看得到眼前
对于燕西的无才,清秋是有一定的认识的,言谈中时时也会流露出一些看不上燕西的意思,但她依然嫁给燕西,恐怕必然有燕西背后做总理的父亲和金家的缘故,嫁给金家,她觉得一世富贵是有保障的,从她嫁人那天的心思可知:
床是紫檀的架子,清秋以为必是硬邦邦的,可是一坐下去,才知道下面也安有绷簧。……这样好屋子,不说有一生一世享受,就是能住个十天半月,此生也就不枉了。
看到这里,清秋世面之少见、眼界之浅薄、贪图享受之虚荣,可见一斑了吧。
以她的年龄(17岁)、家世、阅历,她也就仅仅能看到金家眼前的富贵而已,在民国那种风云变幻的时代,金家只有金父在一力强撑,因为金家的儿子都太差劲了,所以金父去世之后,家才败得那么快。
其实一个家庭、一个企业都一样,判断它的未来,一定要看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人”。
燕西,就本质上来说,和自己那些哥哥们没什么区别——大哥养妓女做外室,二哥、三哥和戏子们不清不楚;燕西自己在分家之后,小家面临困难之时,还拿去不少的钱去捧了一对戏子姐妹,之后又想吃白家的软饭。
金家儿子们的不成器,从他们的职业上也可以看出来,清秋的舅舅曾经非常羡慕金总理儿子的出路:
“他大哥是在外交机关,他二哥在盐务机关,他三哥在交通机关,谁也是一条好出路。”
外交、盐务、交通,放在今天,大概也都是好出路,但不可忽略的是,这样的机关,都是凭着金父这棵“大树”才得到的一席荫凉之地啊,没有一个儿子可以自谋出路,金父一旦下野,家庭风险之大,不可忽视啊,后来果然,金父猝然去世,燕西一个哥哥,马上丢了工作,央求燕西去找白秀珠说情。
而小怜所选择的柳春江,也是富家少爷出身,原著里没提他的职业,但从他和小怜私奔之后去日本,能够支撑生活,可见也是有一技傍身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带足了银子,但前者的可能性更大),电视剧里给他安排了医生的职业,医生是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看似苦累,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技术。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总有一技在手,自立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正像今天的很多人,凭借着父辈的荫庇,谋得一份所谓的“好出路”,每天混混日子,优哉游哉,不考虑提升自己,一旦形势有变,就立马现出原形,等到年纪一大把的时候,再想去学技能,早就迟了。
清秋嫁到金家不足一年,金家就败落了,和燕西的感情也差到极点;而小怜嫁给柳春江之后,从使女翻身做了女主人,和柳春江也琴瑟和鸣。
这当然不仅仅是清秋运气不好、遇到花花公子;小怜却踩到狗屎运、嫁了好男人,看似偶然,其实都是选择而已。
窃以为,当初私奔出金府的小怜,其勇气、胆识,足可媲美隋末杨素家,那个敬慕李靖、夜奔而去的红拂女。后来李靖成了唐朝的股肱之臣,红拂女的见识,不得不令人叹服!
五、大家婢比小家女更优秀的原因,就在于“环境造人”
“大家婢”比“小家女”更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大家”平台之大,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见识,这样的见识经年累月积累,使她对于人的认识更清晰,对于事的判断更准确。
譬如,就以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孝庄太后的婢女苏麻喇姑,因为她所跟随的主人、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她的见识、气度、智谋,恐怕就是一品官员家的嫡女也无法相比啊。
无他,唯环境造人也。
上次小编写了一篇文章,讲富养女白秀珠比寒门女冷清秋优秀,好多读者觉得小编怀着偏见,是对寒门女孩的歧视,因为剧版《金粉世家》太深入人心了,在有些观众的心里,清秋还是那个百合花一样的清冷女孩,读完原著会发现其实不然。
剧版《金粉世家》是一部服化道优良、角色塑造鲜明的成功偶像剧;而原著《金粉世家》则是更接近现实、更适合成年人看的经典文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