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听着郑智化歌声长大的八零后之一,笔者一直将水手视作偶像:每天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迎接地平线的阳光、感受大海的浩荡、迎接未知的挑战,当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吧?大航海时代的水手似乎甚至大学时代也对于没能报考海洋类专业耿耿于怀,直至人到中年终悟到“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的道理之后方有所收敛。
回归标题,大航海时代的水手看似充满了浪漫和冒险的色彩,但实际上除了要面对今人难以想象的饮食和环境之外,其工作量也会令时下被深恶痛绝的“996”相形见绌。
先说时间吧,古往今来的船舶都是轮班制,当年的水手也会被分为几个工作小组,由上司或老水手的带领进行轮班工作和休息。
有人就会说,不就是三班倒吗?我每天也这样啊!
那我只能说太天真了,三班倒的情况只会在风平浪静且走直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洋流、风向和天气变化无常,哪怕是今天的万吨轮也不敢说自己丝毫不care,更何况是当年的木质帆船呢?倘若海盗来袭或天气骤变,又有谁能够睡得着呢?
事实上,工作小组远不止三个,水手们一次性休息的时间往往不足四个小时就会被从睡梦中叫醒,以应对复杂的海上变化。当然具体睡了多久谁也不知道,因为当年的计时工具还仅仅是今天作为装饰品的沙漏。
至于多招聘些人手那更是不可能的,甚至不是待遇的问题,而是船舱没有足够的地方放置淡水、食物和床位。
那么,水手们在漫长的一天都需要从事哪些工作呢?
首先是控制风帆,多桅帆船的原理并非大布一扯船就乖乖前行,而是需要无数条帆索、帆桁、滑轮和桅杆的共同操作和配合,水手们的行动必须及时准确,不然就会轻则帆布损坏脱落,重则船体倾斜乃至倾覆。
路飞的千里阳光号:理论上说十个人的话根本控制不了方向和速度。
倘若是“河畔的风轻轻地吹”,大抵还可以做到不慌不忙,但如果碰上飓风,各位就可以自行脑补该是怎样的场景了。帆是必须收起来的,但工作的位置却在桅杆的顶端,水手们不得不冒着巨大的危险爬上去作业,否则就大家一起完蛋。
所以,表演高台跳水成了大概率事件,从几十米高空坠下,不管掉在甲板还是水面都是非死即伤,哪怕是寻常的搬运货物,由于船体的颠簸也时常会砸伤海员。
水平浪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分头休息,能够抵御风暴的船舶离不开对风帆及配件日常的保养,水手们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用焦油或柏油擦拭船上的金属部件和各种索具,防止或减缓其被海风所腐蚀,还要将暂时用不到的缆绳整理好盘成螺圈状,以待随时备用... ...
船底也是需要保养的,常年浸没在海水里的木板难免遭遇藤壶、船蛆等寄生的海洋生物,他们不但会增加摩擦力而导致减速,更能导致渗水事件的发生。
日常而言,水手们每天都要爬进狭窄且密闭的仓底去检查每一块木板,而定期对船底进行全面清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或开进内河“淹死”海洋生物,或搁浅船舶并轮流修理两侧,后者的工具可能仅限于铲刀和火焰,危险则来自于船体倾覆带来的伤亡。
作为存放物资和休息场所船舱也必须维护好,潮湿的海风和密闭的环境令这里成为了细菌滋生的天堂,不光要定期用硫磺进行消毒,经常性的大扫除是跑不掉的。另外一个威胁就是与人类作伴了百万年之久的啮齿类动物,连与世隔绝的海船也不能幸免,他们不光跟人类争抢食物或偷袭睡梦中的水手,也极有可能造成疫病横行,倘若不能及时靠岸疏散,几乎铁定要全军覆没。
但船舱的死角远胜过寻常住家,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停地打扫,不然就可以参照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国那个年代的死亡率了。
如此高消耗、高风险的工作,水手们却只能通过手工作业来完成,工伤和职业病随时发生,暴风雨或严寒会带来感冒发烧、烈日下作业可能会造成中暑、淡水污染会引发疟疾... ...在大航海时代能够不生病的水手几乎个个天赋异禀,而他们的“白衣天使”却更令人绝望。
早期的船医多数由理发师兼任,他们对待手术的态度如同对待手艺一般,技艺登峰造极,却对于消毒、麻醉和安全输血等医学常识一无所知,只擅长放血和截肢。
你可以脑补一下,大凡发烧中暑等“内伤”,那就是必须放血,病人因失血过多而得奄奄一息,体温下降,于是治疗也就“完成”了。更有甚者每当天气炎热之时,船长索性组织大家来一次集体放血,那场面比梁山好汉喝血酒要壮观多了。
至于外伤,一般都会带来感染,如此那便来个“手术”吧!各位可能听说过一场手术死了三个人的罗伯特医生,患者死于睾丸割伤感染,助手死于手指划伤感染,观众只是衣服被割破,当场吓死... ...
是他技艺不精吗?不是,而是太着急了。那为什么着急呢?因为没有优秀的麻药。当时的“混合麻醉剂”由莴苣汁、猪胆汁、蔓草、鸦片、天仙子、毒芹汁和烈酒混合而成,不但效果差还有毒,为了避免患者因疼痛而死和剧烈的惨叫声,“医生”不得不加快进度,比如截肢手术的助手一般是木匠,因为他们锯骨头就跟平时修理木头一样顺手。
准确地说,当年的“手术”更像是一个祭坛或者屠宰场,从工具、场地、人员乃至观众无一不惟妙惟肖。
至于后续,止血靠的是火药焚烧、缝合和消毒是不可能的,绷带则用过很多次... ...至于能否活下来只能依靠个人的“耐克”度了。可惜不是谁都能成为刮骨疗伤的关云长,很少有人挺得过这人间炼狱,即使不算当场死亡率,术后能够活下来的患者从来都不足4成。
图片放在这里颇具喜感
总之,在蒸汽轮机和铁甲船发明之前,水手的状况大致就是如此,不但工作强度大、环境差、福利待遇低,甚至性命有虞,足令今天的“996”甘拜下风。这也是当年朗姆酒流行的原因,这种由甘蔗渣酿造而成的高度劣质酒不光能够消除疲劳,还有着助眠的效果,或者说麻痹了他们随时可能崩溃的神经吧。
换个角度来想,能够在此等条件下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个大时代,的确不愧歌曲《水手》的赞扬,但他们并非意志坚定、作风优良,而是有不得不上船的理由。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文分解,留个关注,不会迷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