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体验、制作银器
刺绣体验、瓦猫制作......
彩云之南
究竟孕育了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木碗的制作技艺和藏香制作技艺的故事!
木碗制作技艺
子鹤
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尼西
香格里拉的藏族传统木碗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致、世代相传,其历史可追溯至一千多年前,传说是随文成公主进藏因病被遗留此地的汉族手工艺人,根据当地藏族居民的生活习俗及生活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生产出生活中适用的木碗、糌粑盒、酒杯等生活用具,后经历代手工艺人不断钻研、探索,形成当地特有的手工艺品。
过去,木碗是藏民的随身之物,人各一碗,他们习惯将木碗怀揣在长袍内,以便随地取用。老一辈藏族人在挑选木碗时尤其讲究,因为每当一个木碗被选中后,就要陪伴主人走完一生。
“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这句藏族情歌歌词就生动地道出了木碗与藏民之间的关系。
制作传统的木碗有刮灰、上漆等20多道工序,少了哪一道,都不能叫正宗的奔子栏木碗,且很多环节还暗藏秘方,如上漆用的是天然的土漆,阴干则必须在独有的恒温房进行。
香格里拉木碗制作技艺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技艺传承人为鲁茸益西。
藏香制作技艺
子鹤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
藏香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藏传佛教经文记载,好的藏香点起来可以得到菩萨的护佑。
古老、传统、天然的配方和特殊用途使其享誉天下,其制作工艺更是令世人称赞。每一缕缓缓升空的轻烟仿佛在诉说着藏香不为人知的秘密与藏族人虔诚的信仰。
相传,真正的藏香是由吐蕃七贤之一的吞弥·桑布扎于公元7世纪前后,从佛教发源地印度引入其熏香技术,并融入西藏本地特色而发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语录云:“香味弥漫三千大千世界,药香合和的净水来沐浴;如意积云于空降甘露,一切污垢秽物皆净化。”意为,一切污垢秽物都可由藏香的芳香净化。
传统的藏香制作技艺采用柏树干、麝香、白檀香等几十种香料为原材料,制作时先把柏树干锯成若干小段,去皮,再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泥,和各种香料一起搓揉,然后把混合各种香料的柏树木泥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即制成藏香。
藏香具有祛病除灾、养神益智、清洁空气、杀菌消毒、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驱虫、预防流行性疾病等功效,历史上主要供高僧大德供佛礼拜时燃点,使用范围极其有限。
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直孔替寺管理委员会获得“藏香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该技艺在云南省境内迪庆州等地的藏族群众中也有流传。
编辑丨云游网
文丨综合整理自网络
手绘图丨子鹤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声明丨版权归原作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我们将在最快的时间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