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样的心态,肖克将军高寿102,在开国上将中同样名列前茅,这当然是后话了。
作者:博涵
1989年11月30日,军报公布了33位军事家,1994又增加了3位,共计36位。这36位军事家包括:毛,周,邓,杨,李,九大元帅(缺林),十大将,加上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让不少人意外的是,36位军事家中没有肖克将军。之所以会感到意外,是肖克的资历、功绩,应当能评大将,自然也就入了36位军事家。即使没评上大将,以其第一上将的身份和职级,也应能进36位军事家。从36位军事家名单看,有很多将领和肖克难分上下。为什么别人能进,肖克却不能呢?
肖克,又名萧克,湖南人,红六军团军团长,后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合并成红二方面军,任副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包含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1907年生),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1898年生),同为军团长的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1897年生,后任新四军副军长,抗日战争结束后逝世。
彭、林、贺均为元帅,且排名前几位,被总理誉为“战略轻骑”的红九军团长罗炳辉若能活到受衔,授大将似乎无可争议。
正如徐老虎海东同志(主席语),1938年后生病休息,至1955年授大将,排名次席。
以上提到的这些将领,有许多当年与肖克同一职级,均位列36位军事家,肖克却不在其中,意外不意外?
毛主席用人识人英明睿智,正如王震将军所言,毛主席看问题,比我们大家早50年,什么概念,自己细细品味。
那么,为什么没让肖副总指挥进大将队伍也没进36位军事家名单呢?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番其经历。
肖克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按现在的说法,是科班出身,和大多数将军一样有学历背景,不像粟裕大将一样自学成才,在战斗中学习战斗。肖克毕业后参加南昌起义,25岁任红八军军长,27岁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凭这背景,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是完全可能进大将之列的。
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达8万多人,红二方面军成立之初,却只1万人不到,未与红一方面军一起长征。长征后,与红4方面军会师时达2万余人。虽然同是方面军,但在人数和战斗力上不可同日而语。读至此,您认为一个方面军副总指挥能授什么衔?元帅肯定是够不着的,那么只能是大将,这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让我们再往后看。抗日战争中,1937年8月,肖克任120师副师长,而同为副师长的徐向前、聂荣臻后来均授了元帅,肖克虽然资历比他们浅,但做大将还是没有多大悬念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40年代,肖克先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聂荣臻指挥作战。在这期间,倒也无太多置疑,当大将、当军事家,皆在情理之中吧。
斗转量移,日月如梭,从1948年开始,当林、粟、彭带领大军在东北、华北、西北大显身手之时,肖副总指挥在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校长,离开了前线。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离开战场一线对将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如果要找出肖克未评上36位军事家的因素,这一经历可以列为一项。
至1949年5月,彼时平津,辽沈,淮海三大战役已打完,可以说天下初定了,肖克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前任为刘亚楼,也就是4野林罗刘中的刘,1955年授上将),指挥部队南下,横渡长江,进军中南,组织策划河南张轸起义和湖南程潜及陈明仁起义,后参与指挥四野千里大追歼,席卷中南,西南,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歼灭了中南白崇禧集团及余汉谋部43万人,解放了湘,鄂,赣,粤,桂等省和海南岛,消灭了蒋军在大陆的残余主力。
至此,您认为肖克将军评什么军衔合适?
新中国成立后,肖克任军事训练部部长,着重筹建军事学院,组织编写军事条令和指导全军训练等工作,未参加抗美援朝。至1955年授衔,肖克领上将街,位列第一。
结语:以毛主席之伟大,方能带领周公,朱彭林粟这样的极高效战斗团队,公平公正,明察秋毫,最终取得彻底的胜利,对肖克将军的安排自有公道,此其一。其二,肖克将军身经百战,豁达的心态,谦虚的性格,淡泊名利,并无任何逐名逐利,这和第一大将粟裕颇为相似。
【晚年肖克坐着轮椅,还津津有味打乒乓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