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权,辽国时,北京地区属于辽地,图中的南京就是今北京。
辽南京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第一座比较大型的城市,位置如图所示,在今北京城的西南位置。今西便门、广安门位置,几乎就是当时辽南京城中心位置。金代的都城金中都,就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扩大规模而建成的,也就是说,辽南京城虽然不是都城,但为金朝的都城建设奠定了基础。
辽代的人物生活场景的艺术作品,为当时人所创作。
辽代的艺术作品中的贵族游猎图,辽贵族酷爱打猎,特别是用海东青打猎,海东青是一种鹰类。由于要求所属的女真人上供海东青,造成了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的起兵反抗,最终将辽国灭亡。后来就是阿骨打的子孙,完颜亮将国都迁到辽南京,建立了金中都城,自此,800多年的北京建都史开始了崭新一页。
辽代灭亡时,辽道宗曾在辽南京称帝,后来不久在南京去世,去世后就安葬在永安陵中。这永安陵就在香山的香山寺旁,香山寺后在元代称为大永安禅寺,就是源于此。
辽王陵的位置就在流憩亭东侧的一片空地上。这里笔者近日现场考察发现,已种满树木,空场很大,向西往上望,正好可见流憩亭。
这里是辽永安陵东侧山林,幽静安适,适合徒步锻炼。从此处向上攀登一个台阶后,右侧就是原辽永安陵的位置。香山寺位于北京香山内,历史悠久,据历史文献记载,唐代时这里已有吉安、香山二寺。金代时,1186年将二寺合一,金章宗赐名“大永安寺”。此寺之得名,似与辽永安陵之名,有一定渊源。
乾隆曾创作过多首有关香山的御制诗,但几乎都在诗中描绘到了鹿。如乾隆十一年(1746年)创作的《香山寺》诗中就有“雁堂传宝界,鹿苑本仙区。结夏参摩诘,和南礼曼殊。”
图为辽永安陵遗址处,后为清代的驯鹿坡遗址。在永安陵坡顶观察此处山坳,本照片为自南向北拍照。坡下山坳处就是辽永安陵址。可见为一处山坳平坦之地,如今幽静异常,人迹罕至。但此处东西,都有小路可上蟾蜍峰顶的流憩亭处。
图为辽永安陵遗址处,后为清代的驯鹿坡遗址。在永安陵坡顶观察此处山坳,本照片为自南向北拍照。坡下山坳处就是辽永安陵址。可见为一处山坳平坦之地,如今幽静异常,人迹罕至。但此处东西,都有小路可上蟾蜍峰顶的流憩亭处。
此处为在流憩亭处自西向东拍摄,永安陵就在下部,可见已被浓密的树木所遮盖,成为一个幽静去处。
这是站在永安陵遗址处,由东向西拍摄的蟾蜍峰顶的流憩亭,午后阳光下的凉亭,蓝天白云,别有一番风景。虽然天气已有初夏的暑热,但凉亭中清风习习,很是凉爽,自是惬意之处。
在香山欢喜园南侧山腰处有两块突出的巨石,形似蟾蜍,这两块巨石在金、元、明代均有记载,被称为“蛤蟆石”。据说,乾隆皇帝在欢喜园殿堂卷棚廊下一边品茶一边赏景时,看到院外南侧峭壁上的这两块形同蛤蟆的巨石,张嘴鼓肚,便将其命名为蟾蜍峰,成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曾有诗曰:“久竹生青宁,洪罏善委形。试看蹲海物,将欲补山径。腹尚礧礧果,声疑阁阁听。空怀玉川子,咄咄笔无停。”诗中形象地描绘出了蟾蜍峰的形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