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塑说大运河”全国雕塑大赛获奖作品赏析

0
分享至

大运河孕育了吴地文脉、荟萃了历代精英、吸纳了四方财富、承载了万民福祉,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系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质量发展旅游明星城市。在大运河畔常州东坡公园隆重举行“塑说大运河”全国雕塑大赛作品展。本次活动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由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州工学院承办,由中共常州市天宁区委宣传部、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常州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常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州市雕塑家协会、东经一二Ο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大赛特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吴为山担任艺术学术总主持。在征稿过程中,大赛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主题,面向国内外征稿。大赛得到了广大雕塑家和雕塑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期间,组委会共收到符合要求的国内外雕塑作品1364件。大赛设置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环节,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与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牵头组织专家、专业人士组成评审组,对作品进行评审并公示。初评出138件作品入围,经复评83件作品入围,最后经专家评选,共评出“运河艺韵奖”2名、“龙城文韵奖”5名以及“天宁水韵奖”10名。具体获奖名单如下:“运河艺韵奖”:霍鹏飞、刘松;“龙城文韵奖”:马文甲、韩金峰、谢渊、江安平、毛禹;“天宁水韵奖”:郭圣能、刘其深、刘世军、王帅、树德力、姜国平、季峰、曹鹏、杨湛(徐英姿合作)、张心瑜。

“运河艺韵奖“

获奖作品及赏析

霍鹏飞:《逸-羲之逗鹅》

创意说明:

《定风波·三月七日》里这样写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诗是宋朝苏轼的作品,诉说了当时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作品用写意的方式塑造了具有汉代木雕特点的人物与动物一起安逸生活的和谐画面,当代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就提出写意雕塑的表达形式,在其基础上对木质材料进行写意艺术创作是符合当下发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思想,本作品以此作为创作契机,用人与动物安“逸”的生活场景来叙述我国古代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把汉代木雕工艺造型特点和中国传统写意融入到本人木雕创作的技法中,让“写意”这种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形式在木质材料上得以体现与升华。

刘松:《运河之子》

创意说明:

这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相互依坐在孔桥上耳语、倾听。谈古迹幽幽的老巷,讲古运河的传说故事。他们是大运河的孩子。流淌的运河水像母亲的发丝,悠游的穿城而过,蜿蜒不断。她穿过孔桥,路过街道和老巷,泛起浪花慢慢汇聚成淡淡的乡愁。一群孩子、一座桥、一条河、一个梦。

龙城文韵

奖“

获奖作品及赏析

马文甲:《钱钟书》

创意说明:

作品以一代文豪钱钟书先生为塑造的对象。突出其江南文人的细腻与皎洁。同时雕塑手法意象,造型简练,突出人物的印象感。突出钱钟书的文化风骨,他实为中国文化大运河史上的巨擎,一代江南文人的意象。

韩金峰:《天和·渔谣》

创意说明:

万类皆有性,各各禀天和。有时还一笑,隔浦起渔歌。作品《天和·渔谣》表现的是三位袅娜娉婷、楚楚动人的三位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身形概括简洁,昂首观天,嘴角上扬,长辫飘起,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似春风拂面。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衣纹的处理吸取中国传统佛造像中的形式语言而进行了主观处理,线条蜿蜒而流畅,衣褶折叠层压有序、排列细密有致,曲折自若、流畅自然。三条欢快的鱼儿穿梭于整个画面之中,形态各异,虚实相间,塑造精湛,手法写意。纵观雕塑整体形态,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和人物五官传神的刻画塑造烘托出人物的精神状态,使整个雕塑真实生动且充满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谢渊:《仕人如风》

创意说明:

《仕人如风》以江南文人为题材,采用兼工带写的塑造手法,深入刻画了运河边说书匠人衣袂飘飘,神采俊逸的状态。作品不仅追求人物的形似,更注重的是整体的意韵,借雕塑作品抒发文人情怀、言胸中高洁之志。在作品主旨意蕴上,体现了东方意趣。在作品构图上,借鉴于传统文人画,以湖石为背景,将人物形象与怪石相结合。在创作风格上,将诗书画印等传统艺术元素融于作品之中,用火漆落款,增加作品高古厚重之感;以青绿设色,体现仕人如玉般品格追求;如此诗性的表达,作品《仕人如风》是希望从怀古出发,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弘扬彰显运河文韵。

江安平:《运河梳影》

创意说明:

作品以常州梳篦为构思题材,运用不锈钢板镜面处理的表现形式塑造了梳篦的外形特征。以此隐喻"运河"为架构常州古今人文的历史桥梁。桥头落座的姑娘,则是通过写意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人物用梳篦梳头的雕塑形象,而人物的长发与雕塑底座在作品中均以水的形态进行塑造。作品塑造中采用了灵璧石的形体特征语言,强化了雕塑涵盖的水的灵动性,深化了雕塑正负空间的转化关系。而不锈钢镜面材质的运用,则是拉伸了雕塑的纬度空间,两种材质的塑造与表现即是对内容的阐述也是对空间解读和塑造。观众在观看作品时也会将自身的光影投射到作品当中形成互动,展现不拘一格的律动气息,这也是对于运河文化"多元一体"的认识与阐述。

毛禹:《流云》

创意说明:

带有意境的水墨图景是中国人心中特有的情结,黑和白是这件作品的主色调,创作时我考虑如何将带有水墨色彩的画面融入到雕塑的主体中去,作品利用石材的纹理特点和质感,尝试将水墨的山水与雕塑的山水进行有趣味的结合,简化山体特征,用一种极简的的形态和规矩平整的分割形式来凸显黑白流云的随机变幻,增强形式感,营造出色调和型态的冲突与统一。

“天宁水韵奖“

获奖作品及赏析

郭圣能:《苏东坡》

创意说明:

作品创意取材于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把酒问青天”,表现的是苏东坡高举酒杯诘问青天的场景,创作语言上采用了中国传统写意与西方写实相结合的表现形式,虚实结合,意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一种平衡,进而营造一种独特的人文山水意境。

刘其深:《逍遥游》

创意说明:

《逍遥游》描绘的是月下泊舟、寒江独钓、秋江渔隐,传统水墨的借鉴,力求于雕塑的笔墨化,墨写人生,渔翁自然侧躺或坐于船中,内心甚是安宁,船舶伴着月色随风飘荡,体现出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向往,充满禅意画风,画面中的意境是我所追求的,希望在繁杂的当下,带给观者一丝静语,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对茫茫江湖上的孤舟情有独钟,诗人吟咏,画家描绘,这叶扁舟仿佛承载着人们无所归依的情感与理想,这激发了我极大的创作热情,于是我用更为具象、直观的方式来将这种诗情画意融入到雕塑中,孤舟、独翁,隐逸避世,顿悟渐修。

刘世军:《云上天舟》

创意说明:

小时候躺在湖底,看到湖面的竹排如天上行舟!而现在我把竹排变成了云!

王帅:《梅贻琦》

创意说明:

他,祖籍江苏武进,执掌清华17年,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他坚持坚守治学自由,学术开放,奠定清华大学的学术地位;他一生清廉,两袖清风,后人对他无不赞美景仰。他,是梅贻琦。

树德力:《季札挂剑》

创意说明:

《季札挂剑》是指春秋时期吴国使者季札将佩剑挂在徐君墓前(表示赠与)的历史事件。也成为不忘故约,诚实守信的历史象征。此作品没有直接表现季札挂剑的场景,而是表现季札挂完剑后,毅然离开的一个瞬间,来表达季札对于守信的坚决。手法写意,构图方面,人物的动势与剑的方向形成反向的对比。人物的动态与表情是决然与不舍的复杂表现,不舍是对徐国国君的怀念与惋惜,决然是对守信的坚决表现。

姜国平:《生命之河 砥砺前行》

创意说明:

塑说大运河,用雕塑的艺术创作来述说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主题雕塑的创作,其内涵元素包括:理念、视觉、塑造、语境。理念,构思与定位——大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奔流勇进、同舟共济、砥砺前行。视觉,寻找形式——抽象的视觉形式更能表达大运河的博大恢宏,极简的S形寓意流水永动,意象深远。塑造,造型与材质——不锈钢主体与粗陶结合,刚劲厚重的材质,象征着大运河生命力的强悍和雕塑体积的质感。抛光锻造的水浪,生发出眩幻、奔流的意境。粗陶船舟简洁有力,肌理质强。语境,塑说与衍展——蕴含传承着大运河的悠悠历史文脉和奋斗进取的使命担当,展现其新时代海纳百川、融合共生的文化精神与艺术张力。

季峰:《大运河边是我家》

创意说明:

《家住运河边》这件作品是对故乡运河的一幕追忆。河边的老宅、穿行的木船、水上飘荡的运河号子……这些画面存留在每个运河边长大的孩子的脑海深处。大运河含蓄内敛,静静地流淌,它孕育了运河边的祖祖辈辈,不仅为两岸儿女提供了水源和交通运输,更是把千年形成的勤劳、善良、淳朴的优秀品格流传给了后人。家住运河边,旧景已不在,乡愁绵绵。但两岸高楼已拔地而起,永不停歇的拼搏精神仍在奔腾。

曹鹏:《运河脊背》

创意说明:

古老的运河,帆樯如云的木船,一队队弯腰躬身的纤夫,一串串沉重的纤夫号子。绵亘千里的河坡上,蜿蜓着一条条羊肠小道,时而上,时而下,时而穿过嶙峋的乱石,时而隐入茂密的草丛。《运河背脊》将无数纤夫的经典动势凝练于三角构图之中,意在通过无数折弯的背脊表现纤夫的艰辛,弱化无关的细节。整件雕塑多视角塑造前小后大的动势走向,突出前进的方向与货船的沉重,缆绳拉弯了纤夫的腰,正是这千百年来无数纤夫躬曲的脊背撑起了运河的璀璨历史与辉煌。

杨湛(徐英姿合作):《大江东去》

创意说明:

作品取材于苏轼的《念怒娇-赤壁怀古》,雕塑形式上把人物形象和腾涌的江水拍石融为一体,手法率性写意,将苏东坡矗立赤壁矶石,手持书笔的凌云键举,看尽风起浪涌,浩荡江河的复杂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抬头远望,表情儒雅淡定,袒胸露坏,敞开的长袍在风中飘逸,可说是他尽显豪情万丈的风流气度。

张心瑜:《江南桥》

创意说明:

常州属江南地区,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给养着这一方水土。古有诗云:“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就是对我家乡,对运河最真实的写照。风吹叶翠,水荡云舒,夜晚河上的画舫推波而来,轻点玉碎了桥孔中环抱的月亮,留下莹莹一缕星光。这就是我作品的灵感来源。《江南桥》有上下两个部分,均为桥的形状。上半部分略微写实,着白色,下半部分横向纹理较多,略微抽象,着黑色,意将下半部分处理成上半部分的倒影。半圆桥拱经上下桥的合抱,仿佛是在怀里揣了一个月亮。这件作品,这个桥,不仅是大运河的一种印象,一个代表符号,更是代表了我对家乡,对运河的记忆。大运河生生不息,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伟人,而大运河上的桥,与之依偎,脉脉无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雕塑艺术频道
雕塑艺术频道
国内 首家雕塑领域专业媒体
1111文章数 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