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家吃饭时儿子连续给我播放的一个系列视频,每个视频仅仅就五分钟,但却吸住了我的眼球。儿子说,这个《日食记》,年轻人几乎无人不知,我知道了,我不是年轻人了。但却让我产生极大兴趣。
那种拍摄手法让我品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味道。
一个人做着各种美味,每一道美食的制作过程里都有精致的刀工、火候、摆盘,色香味形俱全,简单、平淡且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画面的美感、节奏的把控、剪辑的流畅,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这些充满温馨的画面理,却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感动。每一次的视频都是一个新内容,菜、肉、点心,操作者几乎无所不能做,在与这个节目的不断接触中,感情甚至也在升温, 让我们对镜头中的美食、制造美食的人以及自身身边的食物与生活都会产生新的思考与感悟。
这个视频是谁创作的?谁是美食的操刀手?这些问题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姜老刀,本片的美食操刀手,又是这个视频的导演,他是上海罐头场视频工作室创始人。粉丝全网粉丝达3500万。
其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但学非所用,2004年,曾组建自己乐队,自学影视制作,制作的第一部纪录片《阳光下的灵魂》 ,就让他获得了第三届全球华人原创创意影片优秀奖,并在维也纳音乐节作为独立影片展播。
之后,他全心投身视频制作行业,在smg旗下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编导工作,并于2006年辞职,正式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视频工作室。
而在这些工作的同时,姜老刀发现自己对美食制作有特殊的兴趣,友人便冠以“天赋”来赞誉他,不仅善于品尝,更善于制作,能做会吃的“美食家”也许更适合他。
2013年起导演短视频系列“日食记”,获土豆映像节乐活最佳自媒体、微博十大影响力视频栏目/视频机构、今日头条年度头条号等多个奖项,是互联网美食垂类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内容品牌。
“日食记”的诞生其实很简单。
姜老刀的工作室,随意垒着书与模型的置物架,低矮的原木桌,红色的英伦电话亭,高高低低晃动的灯泡,还有摆放着瓶瓶罐罐与厨具的料理台,那个叫“酥饼”的猫,虽然是主人捡回来的流浪猫,但也是“日食记”里出境率最高的角色,酥饼伸着懒腰,窗外有轻轨驶过,这样的慢生活再配以美食,一群人,一只猫,一日一食一记,《日食记》就此诞生。
用心制作美食,用情感和故事赋予美食独特的意义,是姜老刀喜欢的记录生活的方式。
2014年11月,带领团队人员出行,并在旅途中同样打造出人气网络剧《日食的旅行记》。
2018.11“日食记”通过B轮融资2个亿,于是“日食记”的线下第一家饭店在上海世茂广场开业。从网络走出来,来到大众的面前,受到的不仅是粉丝的呐喊助威,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认可。
2018.9姜老刀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
在书中,姜老刀这样说道:
“一般来说,我应该回答,做饭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并不是。美食不是我生活的调剂品,而是助我渡过难关的重要存在。”
五味杂陈的人生,有时需要一点时间的疗愈,又或者是,一块蛋糕;伤心时渴望得到温暖的抚慰,就像爸爸炖的鸡汤一样熨帖;来不及告别的人,在那份不能复刻的菜谱里,一遍遍说着再见;细水长流的爱情,是朴素生活中絮絮叨叨的甜蜜……
如此让人从胃暖到心的萌叔姜老刀,在这个宅家的日子,也走进了我的眼中,我的胃中,也走进了我的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