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Zǐ Cǎo
别名 硬紫草、软紫草、藐、茈草、紫丹、紫苭、地血、茈蔰、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紫芺、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功效作用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寒 药味 苦 紫草: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 又名山紫草、紫丹、 紫草根 ,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是 中草药 的一种,春秋挖根,除去残茎及泥土(勿用水洗,以防退色),晒干或微火烘干,生用。 紫草的根和花均含色素, 乙酰 紫草醌、紫草烷、异丁酰紫草醌等。别名
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
植物学分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 亚纲 、唇形目 中药特性 药材基源: 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性味 : 性寒,味甘、咸。 归经: 归心、 肝经 。 功效分类: 止血 药; 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 解毒 透疹。 用于 血热 毒盛、 斑疹 紫黑、 麻疹 不透、 疮疡 、 湿疹 、水火 烫伤 。 清热凉血 ,用于麻疹, 热病 癍疹,湿疹, 尿血 , 血淋 ,血痢,疮疡, 丹毒 , 烧伤 ,热结 便秘 。 历代医书紫草拾珍:[仁斋直指方]曰:治痈便闭。 [千金翼方]曰:治小便卒淋,紫草一两,为散,每食用前用井华水服二钱。 [本草纲目]曰: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紫草。 [本草崇原集说]云: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解痘毒,率多寒中变症,惟士宗先用桂枝汤化太阳之气,气化则毒不留,又有桂枝汤加金银花丶紫草等法。 [吉林中草药]曰预防麻疹: 紫草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二次。 [仁斋直指方]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减轻。 [吉林中草药]曰:紫草治便秘尿血。 [神农本草经]曰紫草主心腹邪气。 [神农本草经]又曰:云紫草通水道,利九穷。 用药禁忌: 胃肠虚弱、大便 滑泄 者慎服。 《本草经疏》: 痘疮家 气虚 脾胃弱、 泄泻 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常用量: 4~10克 有效成分: 含乙酰 紫草素 、β- 羟基 异戊酰紫草素、紫草素(shikonin)、β,β’- 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 等。选方①发斑疹: 钩藤 钩子、紫草茸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 小儿药证直诀 》紫草散) ②治疮疹才初出,便急与服之,令减毒轻可: 紫草(去粗梗)二两,陈 橘皮 (去白,焙干)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 葱白 二寸,煎至六分,去渣 温服 ,无时。 乳儿与乳母兼服之, 断乳 令自服。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紫草如圣汤) ③预防麻疹: 紫草三钱,甘草一钱。 水煎,日服二次。 (《吉林中草药》) ④治 过敏性紫癜 : 紫草五钱, 蝉蜕 二钱, 当归 四钱, 竹叶 三钱, 西河柳 三钱, 牛蒡子 三钱, 黄柏 三钱, 知母 二钱, 苦参 三钱。 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紫草二钱, 海螵蛸 五钱, 茜草 二钱。 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热疮: 紫草茸、 黄连 、黄柏、 漏芦 各半两, 赤小豆 、 绿豆 粉各一合。 上药捣细,入 麻油 为膏,日三敷,常服黄连阿胶丸 清心 。 (《仁斋直指方》 紫草膏 ) ⑦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 瘙痒 ,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 紫草、 白芷 各二钱,归身五钱,甘草一钱,麻油二两。 同熬,白芷色黄为度,滤清,加 白蜡 、 轻粉 各二钱,取膏涂之。 (《 疡医 大全》紫茸膏) ⑧治火烫, 发泡 腐烂: 紫草一钱,当归五钱,麻油四两。 上三味,同熬药枯,滤清去渣,将油再熬,加 黄蜡 五钱,熔化,倾入碗内,顿冷,涂之。 (《幼科金针》紫草润肌膏) ⑨治痈疽 便闭 : 紫草、 栝楼 等分。 新水煎服。 (《仁斋直指方》) ⑩治小便卒淋: 紫草一两。 为散,每食前用井华水服二钱。 (《 千金翼方 》) (11)治血淋: 紫草、 连翘 、 车前子 各等分。 水煎服。 (《 证治准绳 》) (12)治 吐血 衄血 不大凶,亦不尽止,起居如故,饮食如常,一岁间,或发二、三次,或发五、六次,久必成劳: 紫草、怀 生地 各四两, 白果 肉百个, 茯苓 、 麦门冬 各三两。 煎膏,炼蜜收,每早、晚各服十余匙,白汤下。 (《方脉正宗》) (13)治五疸热黄: 紫草三钱, 茵陈 草一两。 水煎服。 (《本草切要》) (14)治赤游丹毒,红晕如云头: 用小锋刀或磁碗锋画去毒血,紫草五钱, 鼠粘子 一两。 研细,水煎服。 (《本草汇言》) (15)治小儿白秃: 紫草煎汁涂之。 (《圣惠方》) (16)治 豌豆 疮,恶疮,癣: 紫草煎油涂之。 (《医学入门》) (17)治恶虫咬: 油浸紫草涂之。 (《圣惠方》)相关记载1.《唐本草》: 紫草所在皆有。 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 2.《本草图经》: 紫草今处处有之。 占方稀见使,今 医家 都用治 伤寒 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韦宙《独行方》治豌豆疮,煮紫草汤饮,后人相承用之,其效尤速 3.《纲目》: 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 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切者亦可用。 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 故杨士瀛《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 又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 脾气 实者犹可用, 脾气虚 者反能作泻。 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4.《本草经疏》: 紫草为凉血之要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 五疸者, 湿热 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 利窍 ,其疸自愈。 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 补中益气 矣。 苦寒性滑,故利 九窍 而通 利水 道也。 腹 肿胀 满痛者,湿热瘀滞于脾胃,则中焦受邪而为是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证自除也。 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皆凉血之效也。 5.《本草求原》: 紫草,痘疹隐隐,欲出未出,色赤干桔,及已出而便闭、色紫黑者宜之,痘夹黑疔亦宜。 若痘已齐布红活,二便通调,则改用紫草茸,,于血热未清,用以活血而寓升发之义也。 若红活,二便滑,及白陷者,忌之。 至灰滞而便滑,则又宜虫部之紫草茸,宜参观之。 6.《本草崇原集说》: 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解痘毒,率多寒中 变证 。 惟士宗先用 桂枝汤 化太阳之气, 气化 则毒不留。 又有桂枝汤加 金银花 、紫草等法。 7.《本草正义》: 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 血分 之热。 古以治 脏腑 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 清热 之正旨。 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则凡外疡家血分 实热 看,皆可用之。 且一切 血热妄行 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 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治血热病者,治外疡者, 皆不知有此,疏矣。 8.《药性论》: 治恶疮、癣。 9.《本草图经》: 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10.《纲目》: 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11.《医林纂要》: 补心,缓肝, 散瘀 ,活血。 12.《吉林中草药》: 治便秘,尿血。 13.《陕西中草药》: 治汤火伤,皮炎,湿疹, 尿路感染 。 14.《本经》: 主心腹 邪气 ,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15.《别录》: 疗腹肿胀满痛。 以合膏,疗小儿疮。免责声明: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公号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 山河药学网 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会做的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