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一场特殊的思政课正在英东学术会堂开展。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将他父亲在革命时代隐蔽战线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带着与会师生回到了那个生死斗争的特殊年代,展现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校友对党热爱、对革命事业忠诚的宝贵精神。
昨天,这场思政课跨越了千里来到了珠海校园,走到了我们身边,走进了珠海园区师生的心里。
11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特工”刘光典烈士英雄事迹专题报告会,学习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北师大校友刘光典同志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这是校本部同场报告在珠海园区的再次举办,也是珠海园区承办的“京师讲习堂”第一场报告。刘光典烈士之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刘玉平应邀为珠海园区的中层以上干部、师生党员代表共计300余人作精彩报告。
(刘光典烈士英雄专题报告会正式开始)
报告会上,刘玉平教授用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讲述了父亲在台湾进行隐秘战线斗争时牢记使命、坚守信仰、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将在场干部师生带回生死斗争的特殊年代,近距离感悟隐蔽战线英雄“无名”“无私”“无畏”的光辉品质。
(刘玉平教授汇报烈士事迹)
刘光典烈士事迹回顾
刘光典(1922-1959),出生于辽宁旅顺,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国共内战期间,刘光典接受党的主张,毅然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组织,担任地下交通员。在辽沈战役打响前,刘光典被调到东北社会部,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在充满危险的革命工作中,他多次出生入死,搜集传递情报,为革命的胜利贡献力量。1948年,刘光典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平津战役即将打响时,刘光典奉命到北平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的交通员。1949年,为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刘光典受中央社会部派遣,两次秘密潜入台湾,配合我党派台主要领导人执行任务。1954年,刘光典不幸被捕;1959年,英勇就义,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
(刘玉平教授所著书籍)
树立初心 投身革命
父亲1922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农家庭。因为没有土地,我的爷爷是沈阳的一个铁路工人,他从小受了很多的苦难,但是也受到工农家庭的优秀品质教育,有着一颗正直善良的中国人的良心。
刘光典参加革命后,隶属于中央社会部直接领导的东北大连情报处。
参加革命后,于1947年初,与洪国式在上海组建中共情报站“华石公司”。一方面收集有关情报,一方面在上海购买战略物资运回东北解放区。他多次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刘光典参加革命后的表现,所在部门有如下记载:“刘光典,辽宁旅顺人,知识分子,擅长商业贸易,在上海成立华石公司时,成为洪国式的主要助手,他为人诚实机警,不嫌弃共产党穷闹革命。在最困难的时候,拿出自己的财产支持革命工作。计黄金十两,美元一千元。如以当时金价30美元折合一两黄金计价,这一千美元就折合三十两黄金,因此刘光典的贡献是不小的。”
1948年6月,洪国式与刘光典等人到北平做平、津战区军事情报工作。“父亲在宣武门内大街124号租得一个小独院做为情报站。我们一家住在西单劈柴胡同。为了掩护身份,父亲带着姐姐到北平灯市口电影院内与战友接头。”此时,在党的教育指导下,刘光典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隐蔽战线优秀战士。
在资金十分短缺,这个情报组在北平的生活费都不能解决时,在父亲的支持下,甚至向朋友借钱支持革命所需使情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948年深秋,刘光典将收集到的平津地区情报藏在一盒香烟中带到大连。后参加了从香港接回李济琛等社会民主人士的工作,返回已和平解放的北平。然而,更艰巨的任务等着刘光典去完成。
坚守信仰 两赴龙潭
在1949年的5月份,实际上我们团聚两个月不到。那时妈妈26岁,有严重的心脏病,但是革命需要义无反顾,他南下先到武汉,协助武汉解放之后在武汉工作两个月,却得到命令要立即去香港准备。在离开武汉的时候,自己心里明白自己要去的地方,会有很多的危险和未知因素。他最担心这一走,再找不到我们,或者我们找不到他,所以给我母亲写这样的一封信,“我要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做生意,顶多一两年就会回来,在这中间你们不会得到任何信息。如果一两年之后还找不到,你们就在报纸上去找一个寻人启事,我用刘芳名字登出寻人启事,寻找妻子和三个子女。这封信后父亲永远和我们失去联系。
刘光典努力实践初心,于1949年5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中央社会部交给他的艰巨的任务,离开北平,先赴武汉,配合武汉解放。刘光典完成任务后前往香港。此时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讲要到遥远的地方做生意,最长一、二年就会回家。届时如找不到,他会用刘芳的名字在报上登出寻人启事。那时,中央社会部已在台湾建立了情报机构,收集到不少情报,组织要求他取回这些情报。
刘光典于9月中旬到达香港后,根据组织安排,以台湾北方企业行经理刘天民侄子的身份,以经营医药生意为掩护,于1949年10月25日前往台湾。完成三项任务于11月27日,带回了第一批情报。
1950年1月6日,刘光典再次前往台湾取回这批新情报:台湾省军事接收总报告书;岛内团以上驻军点及火力武器设备;高雄、基隆火炮阵地;台装甲车数量;台湾花莲港口状况;台湾岛内公路网。2月初,刘光典顺利地得到了这批情报。
忠贯日月 掘地为穴
1950年3月1日,刘光典在基隆突然得到消息:他所在的中共在台地下组织已被彻底破坏。刘光典此时身陷孤岛,只身一人,陷入困境之中。他当夜机智地住在了一个三轮车夫家中。3月2日一早,刘光典冒险通过当地邮局给组织发出:“俊弟得急性脑炎亡故”的报警。
国民党处机构抓到了所有同志之后,点名发现只有刘光典没有抓到,立即在台湾各码头、机场及各个派出所、交通要道发布通缉令:“重要在逃匪谍刘光典,化名刘先农,三十余岁,大连人,高等身材,平时喜穿棕色西装及蓝色中山装。一经发现立即逮捕。”但由于有王耀东掩护,刘光典很快便躲到台南山中。”进入深山坚持斗争。
为了躲避敌人,刘光典平时都住深山密林中;或在山中掘地为穴,或在林中搭个窝棚躲避风雨。他关心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托人买报纸了解形势,向群众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决心。刘光典看到帮助他的王氏老夫妻家房子又破又旧,便对他们讲:“共产党解放台湾后,一定给你们盖一所房子,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以后,刘光典的生活费用逐渐用光,他只能以编竹器为生,风餐露宿在台湾的深山中。胡沧霖于1954年2月9日被捕,为了保命,他立即出卖了在山上坚持斗争的刘光典。1954年2月13号下午三点,逃了近四年的刘光典被捕。刘光典被捕后,敌人的评语是:“匿居山间,掘地为穴,过着长年类似原始生活,仍执迷不悟,继续从事反动宣传,由此可见其思想受毒之深。”
坚贞不屈 英勇献身
“父亲被关押4年多后的1958年10月22日,国民党组成军事审判厅,对他进行审判。审判庭认为刘光典以非法手段颠覆政府并着手实行,重大恶性,罪大恶极,判以死刑,后又经二、三审维持原判。而我的父亲面对敌人的审判,坚强不屈,从不抗辩。”
判决后,台湾“国防部长”俞大为等于1958年11月27日将判决结果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立即批准了此死刑报告。被称为“逃跑将军”的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黄杰,于2月2日发给台北宪兵队的文件,要求派员对“叛乱犯刘光典”执行死刑。
(蒋介石对刘光典烈士死刑报告的批复)
2月4日凌晨5时,金士祥带台北宪兵队来到关押刘光典的牢房。他们将刘光典五花大绑,挂上写有“刘光典”名字的牌子带出牢房。执行官当场向刘光典出示死刑执行书并宣读后,询问刘光典还有什么话要说。刘光典初心不泯,目光坚定,从容不迫,毫不畏惧的回答:“没有”。然后,他在执行书上按下了他的指印。此时,刘光典面对即将到来的牺牲,面对记者的相机,微微向右歪着头,轻蔑平静地对着敌人的镜头,留下了他那张牺牲前的最后一张大义凛然的照片。敌人立即将刘光典押送到台北新店安坑刑场,罪恶的执行官一声令下,四发子弹击中了英雄的身躯。
(刘光典烈士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2008年9月中旬,我的儿子刘新宇在网上搜索看见了一本的紫红色的小册子,名字是《一个匪谍逃亡的故事》。他把我叫到电脑查看,我看到里面有关于我父亲的内容,就立即叫台湾的朋友帮我买下。很幸运500台币买下了这个小册子。从中了解到我父亲从1950年3月2号,在王耀东的精心安排下进入了台湾南部的旗山山中,在山中度过了近四年缺衣少食的原始生活。”
(国民党当局关于刘光典烈士相关案件的汇编)
我突然被调去8号,那里关的是刘光典,旅顺人,二十多岁。我们初见面,他就自报姓名,这点令我对他生出好感,因为我自己也这样。有些人不这样,他们不愿跟人透露自己的一切,包括真实姓名。刘光典长得高大英武,头发胡子都留得很长,像个野人。我因为对他一见面就有了好感,虽然不知道他犯了什么案,却很同情他。渐渐我发现他很能干,不但会说闽南话,还会说日本话。他绝口不跟我谈他所涉的案子,但是相处熟了,常常聊天。有一天谈到他父亲。他说:“我爸是沈阳火车站的调车工人。”我随嘴问出:“那么你干吗来台湾?”他说:“我奉命!”听他这么说,我感到这个人有种。当然,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了,可是不跟任何人说。
——摘自《白色恐怖下的幸存者 —— 一个台湾老兵的遭遇》
张家林口述,夏沛然、王渝访问整理
刊载于2010年上海《书城》杂志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录音和报告PPT整理,源自北京师范大学官微)
师生深受感动
聆听报告会的师生纷纷表示,刘光典烈士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冲锋陷阵的英雄,是北师大师生永远值得钦佩和敬仰的优秀校友。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师生聆听烈士事迹专题报告)
在报告会上听完刘玉平老师作为子女讲述刘光典烈士惊心动魄的革命经历,非常受感动。刘光典烈士在已经暴露的情况下,坚持台湾的地下工作,完成党组织的任务,直至牺牲,也没有与大陆的亲属联系,他承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艰苦。如果没有先烈们对革命事业的信念、信仰的坚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主题报告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思政课,再一次向牺牲在隐蔽战线的烈士们致敬!
——物流学院 杨蓉老师
听完这个讲座,很受教育。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我们的前辈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我们可能不曾知晓的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现在才逐渐地被解密。今天学习了刘光典烈士的英雄事迹,更坚定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保持初心和使命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以此来告慰我们的前辈,那些牺牲的烈士们。
——保卫处 李春波老师
听完刘玉平先生对父亲刘光典的事迹报告后,我的内心很沉重。那个年代隐蔽战线的党员们有着一颗无限忠诚的爱国心。他们为了国家不畏牺牲,忍受并且战胜当时遇到的一切艰难困苦。先烈们为了国家而战斗是那么的无畏,英勇。他们对党、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是我们在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过程中需要学习并且拥有的品质。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缅怀先烈、了解先烈的故事,更需要去传承先烈精神。他们的精神在上个世纪创造了新中国,而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来创造我们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
在报告会上,刘玉平先生怀着对父亲刘光典的敬爱和对历史的责任,饱蘸感情又理想客观地对历史进行挖掘,层层还原刘光典烈士从事革命工作、进行隐蔽战线斗争的历史及其牺牲前后的经过,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本次报告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聆听完“红色特工”刘光典烈士英雄事迹专题报告,激励着我们不忘历史和初心,牢记使命。为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18级应用数学学院 邱俊威同学
刘玉平教授所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特工’刘光典烈士英雄事迹专题报告”,令我触动至深。刘光典烈士多次出生入死,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坚持奋斗,最终坚贞不屈、英勇献身。正因为有这些英雄砥砺前行,才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铺就了奠基石。令我最为动容的是刘玉平教授和哥哥姐姐,他们选择将父亲刘光典烈士的骨灰从台湾带回一半,希冀以在祖国统一之时合并,让父亲见证这一伟大时刻。这是一种中国魂的传承,也是一种民族使命的传承。
——2019级心管科教联合硕士班 王之品同学
我们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刘玉平先生在展现父亲的相关资料与过去事迹的同时,也是在为我们整理了一个年轻革命者的生平事迹。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身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刘光典烈士对自己的理想不懈追求,对自己的信仰始终坚守,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激励与鞭策,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在逆境风雨中,也要坚守理想和信仰。一个政党、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公民,不可缺失的是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可缺少的是奋斗精神与坚强毅力。为祖国强大、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奉献牺牲的勇气,仍然是当今需要强调的。
——2019级社会工作硕士1班 毕楚楠同学
战士们秘密赴台湾执行任务,牺牲于台湾。不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普天同庆新中国诞生的时刻,他们始终坚守隐蔽战线,直到用热血映红黎明前的天空。虽然刘光典和他的战友牺牲了,但他们的鲜血并未白流。因为他们的事业并未从此停歇,他们用大爱与信仰铸就不灭的灵魂成了一座座永远屹立的丰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用生命守护的梦想,也不会忘记我们共同的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019级社会工作硕士2班 袁雪连同学
通过了解刘光典烈士以及其他长期身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们的事迹,我们才认识到打入敌人内部的危险性,以及共产党员们在当时背景下所做出选择的重要性。刘光典烈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坚守岗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感谢刘光典烈士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老一辈共产党人用生命为我们扫清障碍,腾出和平建设的时间,创造稳定、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应该接好党和国家建设的“接力棒”,了解历史、缅怀英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019级体育教学硕博班 曲珊同学
听完刘玉平教授的英雄事迹报告会,在座的听众无一不因此而向革命烈士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刘光典烈士用他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以及对初心的忠诚。没有前人艰苦岁月的牺牲,就没有后人现世安稳的美好。你以为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要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担起历史重任,让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2017级法律与行政学院 江美静同学
北京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范”。从李大钊在北师大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到李达、刘仁静等作为中共一大代表参与建党,再到缪伯英光荣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一代代北师大人用自己的无悔选择和不懈奋斗铸就了北师大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底色。刘光典烈士作为北师大的优秀校友,传承了北师大的红色基因,更为北师大的革命底色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玉平教授与学生合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全校上下集中开展主题教育的特殊时刻,聆听“红色特工”刘光典烈士英雄事迹专题报告,是北京师范大学“走在北京、珠海两地校园的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将更好的激励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推进珠海分校转型升级和珠海校区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记者 | 钟瑜姗
摄影 | 马骁 谢涛阳 郭鑫悦
责编 | 姜艺萌 杨奕奕 周瑛
审核 | 杨隽 朱珊珊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励耘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