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通车已经一年时间,大桥通车一周年庆祝活动也隆重举行。这一年以来,港珠澳大桥通过车辆达到150万车次,通过旅客量达2440万人次,货物通过量达到21万吨,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预期。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当地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却让一个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他就是李嘉诚。很多人都知道当年李嘉诚极力反对建设港珠澳大桥这件事,当时很多富豪都拍手赞成建设港珠澳大桥,只有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少数人表示反对。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于李嘉诚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知道,李嘉诚在全球26个国家拥有52个港口和280个停泊位,这些港口曾经给李嘉诚带来总利润一半的收入,不过自从港珠澳通车以后,李嘉诚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损失了110亿元。
在李嘉诚布局的港口产业中,其中珠江三角地区是李嘉诚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区域。1985年,李嘉诚斥资10个亿,花费4年时间在香港地区修建码头,这个码头后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码头之一。时间来到90年代,李嘉诚又收购了英国菲力港口75%的股权,从此开始将港口业务发展到海外。
1993年,李嘉诚重回内地,斥资50亿在深圳修建盐田港口,成为当时内地最大的港口项目。此后,李嘉诚开始围绕珠三角地区向四周继续发展港口业务,先后在江门和珠海投资兴建集装箱码头。目前,李嘉诚盐田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占据了深圳一半的份额,而在香港的4个码头,占据了香港7成以上的货物吞吐量。
其实在李嘉诚刚开始发展珠三角港口业务时,胡应湘就已经有了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想法。胡应湘不仅是一位香港富豪,而且还是一名工程专家,同时他和李嘉诚还是很好的朋友。胡应湘当时站在发展经济的角度上提出建设一座连通香港、澳门和广东的大桥,但由于当时经济水平和建设能力的制约,这个计划一直没能实施。
很多年以后,胡应湘找到李兆基、郑裕彤、何鸿燊等人再次提出建设大桥的想法,希望他们几个人能够拿出100亿来参与大桥建设,然而就在多位富豪都纷纷表示赞同的情况下,李嘉诚却表现出极力反对的态度,他的得力助手霍建宁还公开抨击了胡应湘这一做法。
李嘉诚认为亲自出面反对这件事不太妥当,于是就让下属来放出口风,表达自己不同意建设大桥的态度。这些反对者从回报率低、影响环境等因素上阐述各自的反对理由。然而这些反对者并不能阻碍到大桥的建设计划。2009年,港珠澳大桥被正式纳入到建设日程上,李嘉诚见“大势已去”也就只好作罢。
但是李嘉诚还是展现出了商人的精明,他将香港和内地的多个港口组建成一家信托公司并且成功上市,随后新加坡港务集团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李嘉诚持有的股份也开始下降。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李嘉诚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几个港口的冲击是很大的,港口每年的吞吐量大大减少,使得港口的利润大幅下降,并且港口的价值也大幅度缩水。2017年,李嘉诚港口的净利润为9.5亿,而2018年利润下降到7.2亿,更重要的是,这几个港口的价值一共缩水了上百亿。
从李嘉诚的损失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为什么当年那样极力反对造桥了,也难怪人们会质疑他只为个人利益考虑,不为大局着想。虽然李嘉诚也为内地做了不少慈善事业,但仍然不能扭转人们对他的不好印象,所以李嘉诚真的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