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其他诸侯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决定出兵援宋。当时晋国建立了上中下三个军,晋文公问大夫赵衰谁能胜任中军将(即元帅),赵衰推荐了郤縠,说他虽然五十岁了,但他一直坚持学习,重视讲求道德信义的《诗》、《书》等法规典籍,道德信义是人民的根本,重视这些礼乐方面的人,一定不会忘记百姓的。
郤縠
在晋文公继位后的国家振兴之中有一批能臣武将,郤縠(xi 四声,hu 二声)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晋文公听了,就接受了赵衰的建议。由此,郤縠便成为了晋国第一任中军将。
晋国三军整编后,郤縠连着操练了三天,三天期间,用兵有度,军队都听从他的指挥,诸将看到了都对他由衷地服气。
这天,郤縠在被庐大阅兵时,刚要鸣金收兵,场中的帅旗旗杆被突然吹来的一阵怪风刮断了。
将士们看到都脸色大变,认为此次出征不吉利。
郤縠向众人解释说,帅旗旗杆折断,是和主将有关,和众将士是无关的。他自己也许不能和大家一起长久战斗了,但是这次出兵一定能成功,大家不要有任何疑虑。
众将士听了这番话,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笑而不答。
公元前632年,郤縠建议以伐曹的名义,向卫国借道,卫曹两国和睦,必然不答应,那么晋军可以出其不意,直捣卫国境内,这有八九成的胜算。拿下卫国后,曹国看到晋军的勇猛,必然不敢抵抗,这样也会迟早拿下曹国。
郤縠率中军军队攻打卫国和曹国,这样楚国就能赶来救卫、曹,被其包围的宋国就会得救,即采取“攻卫曹救宋”的战略方针。
在攻卫国的战争中,郤縠指挥若定,又一马当先,带领晋军攻占了卫国的五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料,在随后攻打曹国的过程中,郤縠却生了重病。临终之前,他还鞠躬尽瘁,向文公献计献策,随后病死在军中,这真是应了当初他在帅旗折断时说的话。
郤縠没有白白牺牲,卫国的初步胜利,为齐晋两国联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卫国和曹国的收服,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力量。后来的城濮之战正是基于以上因素,才取得了对楚国的战略性胜利,由此奠定了晋文公的中原霸主之位。
后人对郤縠的将才之能很是推崇,唐朝刘禹锡曾评价他“自从郤縠为元帅,大将归来尽把书”,从此确立了他的“儒将”之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