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第二二八简“谦絜”一语,《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在“谦(廉) 絜(潔)敦愨”处给出注释,引用了闫晓君的观点,阎晓君举《睡虎地秦简·语书》释文“有(又)廉絜(潔)敦慤而好佐上”,在《语书》第九简[1],睡虎地整理小组在此处的注释没有解释“廉絜”,然而释文给出了“絜”的本字“潔”。未涉及“廉”的含义。《语书》第七简已经出现了“廉”字:“智(知)而弗敢论,是即不廉殹(也)。”注释引《国语·晋语》注:“廉,直也”。不廉,不正直。[2]整理小组这条注所引在《国语·晋语二》:
“里克曰,弒君以為廉,長廉以驕心,因驕以制人家,吾不敢。”徐元诰《国语集解》的注释是:“賈侍中云,廉,猶利也。以太子故,弒君以自利。唐尚書云,為太子殺奚齊,不有其國,以為廉也。昭謂,是時太子未廢,獻公在位,而以君為奚齊,非也。君,獻公也。虞御史云,廉,直也,讀若鬥廉之廉。此說近之。”[3]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图片来源网络。
▲睡虎地秦简,图片来源网络。
徐元诰记载异说数种,虽徐取“直也”之说,不知其所据。《语书》“是即不廉殹(也)”处,知道犯罪而不敢论罪,称为不廉,用“不正直”可以解释,《晋语》弑君为廉似乎也有果然勇毅的意思,廉指向果敢的意思在后文还会提到。
探讨张家山汉简《奏谳书》第二二八简“谦”的本字涉及“廉”,因此其他秦汉出土文献材料的“廉”字用例值得考察。本文探讨“廉”在出土文献的含义问题,因为对“廉”字在格式用语“廉潔”的含义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其作为“谦絜”之“谦”的本字的意义。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与睡虎地《为吏之道》多见“廉”字。《为吏治官及黔首》第二九简(岳麓1573)有:“二曰精廉无旁(谤)”。[4]首先是“精”的本字问题。第二九简之注释提到《为吏之道》第八贰作“精(清)廉毋谤”,值得注意的是岳麓整理者已经不追随睡虎地整理小组将“精廉”之“精”的本字定为“清”了。而在《为吏治官及黔首》第八六简(岳麓0072)有“?(精)正守事”,岳麓整理者将原简从禾从青的“?”字的本字确定为“精”,而不是“清”,与第二九简不以“清”为“精”之本字一样,是修正了睡虎地整理小组的意见。第八六简这个本字的确定本身也是根据“精”与“正”的密切关系,这一关系从《为吏治官及黔首》第四四简(岳麓1570)的“精絜(潔)正直”即可确定,“精絜(潔)正直”又可见于睡虎地《为吏之道》的第一句“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潔)正直”。其次,第二九简之注释仍以“清廉”为说,解释清廉为“清介廉洁”。然而注释引用的两个传世文献的用例颇耐人寻味。一个是《庄子·说剑》:“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见“清廉士為鍔”, “锷”为刀剑之刃,刃需尖利,故“清廉”这种德行与刃之特性有关。另一个传世文献例子是《东观汉记·周泽传》:“拜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朝廷嘉其清廉。”此例可见“清廉”的品质与“果敢”有关。
▲岳麓秦简,图片来源网络。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第五一简(岳麓1568)有“廉而毋帒(?)”[5],其注释指出睡虎地《为吏之道》第九壹作“廉而毋刖”,睡虎地整理小组的注释是:“廉本义为棱角,刖本义为割断。廉而毋刖,行事正直而不伤人,与老子等古籍常见的‘廉而不刿’同义。下面‘断割不刖’句,意与此句相近。”[6]岳麓整理者抄录睡虎地此注不改。此处睡虎地整理小组给出了“廉”的本义为棱角,引申为锋利的特性。《老子》:“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廉是锋利的意思,锋利而不给他人造成伤害,就是一种存在矛盾的修辞守法,而果敢的“清廉士”可以做诸侯之剑的刃部,就可以理解。而周泽的直言上谏行为被嘉奖为“清廉”,“清廉”也是从棱角的本义到锋利,从而引申为人的棱角个性和富有胆略,所以《晋语》里克会说弑君和“廉”名的关系。
另,“清廉”是如何从用来形容正直果敢的品质,转变为后世仅用于形容官员的两袖清风品质,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不深入。
“廉”用于称谓一种值得赞赏的品质,还出现在《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隨仇者貞也,廉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於勇而吏不能勝也。”所谓“廉贞之行”或“貞廉之行”指为兄弟朋友报仇的正直果敢之品质,与上文所见同。《韩非子·有度》:“今夫輕爵祿,易去亡,以擇其主,臣不謂廉。”旧注以为“廉”是形容伯夷、叔齐等人的品质,同样有正直果敢之意。韩非从国家法律要统一的主张对廉的德行进行批判。
综上所述,作为积极评价官吏格式用语的“廉”,本义为棱角,其义通过锋利引申为正直果敢,在秦汉出土文献的格式语的使用上,“廉”与“精”或“清”、“正”、“絜(潔)”,这四个字之间关系密切,同为对官吏良好品行的评价。这个品行非常重要,所以睡虎地《为吏之道》开篇就是:“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潔)正直”,岳麓《为吏治官及黔首》也有“精廉无谤”、 “?(精)正守事”等用例。其实出土文献的“精廉”就是传世文献的“清廉”。
法家著作《商君书》和《韩非子》对“廉”品质是持批判态度的,因为在法家人士看来,这种品质的彰显和提倡,必然会损害国家的法制威信。但秦变法推行若干年,到了统一时期,乃至到了汉朝,《为吏之道》一类的官吏教育读本又如此重视“廉”,要求官员做到“廉”,也就是做到正直果敢。这个转折过程也是蛮有意思的。
▲考古复原睡虎地秦吏“喜”墓示意图。
▲《国家宝藏》节目中撒贝宁饰演秦吏“喜”。
▲合肥包公祠的“廉泉”,图片来源网络。
▲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记述景云为官“强不凌弱,威不猛害,政化如神”。
▲清代廉让不满端砚,图片来源网络。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2]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4页。
[3] 徐元诰:《国语集解(修订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8页。
[4] 《岳麓书院藏秦简(一)》,上海世纪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121页。
[5] 《岳麓书院藏秦简(一)》,上海世纪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131页。
[6]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68页。
本文出自北朝论坛,作者 : 韩流曾王三苏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北朝论坛公众号beichaoluntan(看北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