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很多君王看来,廉颇是一位值得一众大臣学习的榜样。在唐德宗时,就有官员建议皇帝表彰从古至今的名将,他们查阅古籍,又多方比较,最终确立了64人作为追封对象,其中就有廉颇。皇帝下令,为这64人设立专门祭奠的地方,哪怕已经去世多年,他仍然能得到后世无数人的尊敬与钦佩。这种做法沿袭到了宋代,宋时的皇帝也命人精心搜集,最终确立了72位名将,这其中也包括了廉颇。
皇室做这些工作,更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做给自己的大臣们看,希望他们以这些名将为先驱,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些有勇有谋的将军,保得自己的天下太平。跨越的时间这么长,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有才华的人,而经过很多年后,还能被这些后世帝王设庙祭奠的,就足可见他们在战场上的能力了。不只是帝王希望以廉颇为榜样,很多观点更加客观的人,也对廉颇评价非常高。比如司马迁就曾经说过,廉颇是以勇气被当时的各诸侯钦佩的。《世说新语》中更是对他高度评价:廉颇虽然去世的时间千百年,但是其凛然之气似乎还飘荡在人间,从不曾散去。
人们对廉颇的认识,除了其战神一般的用兵能力,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那便是对国家的忠诚。他本是赵国人,在几次著名的战役中,运用不同的抗敌办法,有的是以少胜多,有的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大胜。他为赵国取得了好几次关键性战争的胜利,保得自己的百姓太平不说,还获得了大量的城池,那时候的赵国,实力强胜,没有一个国家敢小看。正是由于这些功劳,他被赵王尊为宰相。可惜的是,后来他却在本国不得志,万分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先后去了魏国和楚国。古人讲究丧仪,去世的人往往都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安葬,可惜最后廉颇最后却死在了楚地,再也没能回去为之征战一生的土地。
其实这期间,他有一次机会,是可以继续为自己的国家上战场的。就在他离开赵国,来到魏国时,自己的国家蒙受了大难。当时秦国的实力迅速强盛了起来,他们派兵攻打赵国。几番较量下来,赵国的守城将士表现都太弱,不敌秦军。赵王这时候才想起了曾经的这位猛将:当初有他在时,我们何曾受过如此侮辱啊!于是赵王也顾不上面子了,赶紧派人去魏国请他。廉颇得知消息之后,想到还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那就是死在战场上,也是一件畅快的事!大家都听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事情。如今人人都说这两句话说尽了老臣的忠贞与悲哀,可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后面的话更让人痛心。
为了表现自己还能战,这位老将军故意在来人面前吃了很多酒肉,仿佛还是年轻时的食量,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在战场上也会不弱于当年。使者看到之后,就回去向赵王回话了。他先是说了廉颇老将军的表现,饮食不弱于从前。赵王听了十分欣喜,可惜这时候使者又加了一句:不过我与老将军谈话的这短短的一顿饭时间里,他却去了三次厕所!就是这最后的一句话,葬送了老将军再次为国出征的希望。使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原来,老将军曾经有位仇人,此人名叫郭开。老将军离开故地之后,这个仇人却因为善于奉承成了赵王的宠臣。他得到赵王的信任后,贪婪的本性就表露了出来,收受了很多人的贿赂,为他们办一些没有立场的事情,甚至是谋害本国的忠臣。
这一次,老将军如果真的出山了,那必然是容不下他,因此他暗地里买通了赵王的使者,命他说出了老将军再不如从前的话来。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使得赵国的灭亡更加迅速。后来国灭,他去往秦国,继续做官。不过收受的贿赂实在是太多,他往来搬运的时候,一伙强盗注意到了他,在一次路途中,他被强盗杀死。再说回到廉颇,不能再为赵国效力,老将军郁郁不得志。后来楚国听说了他的下落,急忙派人来请。老将军答应了他们,可是那之后,他再也没有什么功绩。当楚国人问他,当时在战场上如此英勇,而如今来到楚国,为什么连个计谋都没有的时候,老将军回答说:我想用赵国的兵啊!
后来,老将军逐渐年迈,去世在了楚地,就是今天的古城寿县。他死后没过多久,他的母国也灭亡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