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泉州市人大:问情问需问策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0
分享至

4月23日,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主任会议。讨论了关于泉州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预定于4月28日下午开展泉州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综题询问。主任会上,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指出,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聚焦难点、提好建议、跟踪到底、务求实效。要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找准切入点,推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掀起了一场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采取“问诊把脉”的方式,广泛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发挥人大监督的力量,致力于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

深入展开调研 扎实推进民企发展

在素有“民营经济大市”的泉州,政府在营商环境上不断下功夫,出台落实相关政策,人大常委会着眼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抓监督促发展,积极履行职责,支持政府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去年,国家就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一系列部署,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泉州迅速贯彻落实,主动深入广大民营企业,倾听企业家呼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从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五个方面,合力破解民企发展痛点,各级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分类施策,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效。2018年,市本级兑现惠企扶持资金8.08亿元,落实支持高新技术和小微企业发展、增值税并档降率、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退还等政策,累计减免税收115 亿,减轻企业负担50.48亿元。

去年11月,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灿辉在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是泉州的“命根子”,市人大常委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传承“晋江经验”,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依法充分履职,认真梳理落实研究代表意见建议,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同时,陈灿辉鼓励企业家代表要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坚定信心谋发展,聚精会神办企业,推动破除阻碍企业发展的门槛,为泉州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两会”后,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继续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列入今年重点监督计划。2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召开工作协调会,与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和综题询问进行沟通协调。随即成立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灿辉任组长,副主任朱团能任副组长,部分常委会委员、专委会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制定周密详实的调研实施方案,就泉州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调研。

3月26——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团能带领调研组到石狮、惠安、南安、安溪开展调研工作。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和政策落实情况,围绕如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如何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如何积极为民营企业服务、如何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等问题,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倾听诊断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鼓励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继续做大做强,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具体实际,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自二月下旬以来,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个别走访、座谈讨论、收集意见等形式,调研覆盖全市13县(市、区)、管委会、115家企业(一、二、三次不同产业以及大、中小、微不同规模企业),共收集问题和建议108条,整理归类为财政支持、融资方面、税收方面、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用工、市场开拓、营商环境、要素保障政策宣讲等11个方面。

倾听企业声音 聚焦民企发展难题

3月中旬,围绕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问题以及对策,相继组织召开综合汇报会、行业协会座谈会。

座谈会上,调研组与40家企业协会面对面互动交流,听取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并将调研结果形成调研报告。参会企业从各自工作实际,纷纷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创业扶持贷款门槛还过高,手续复杂,希望制定相关政策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

“融资难仍是企业发展难题,建议落实相应的融资政策。”

“建议政府组织相关实业成立实体企业基金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人才紧缺是最大问题”出台的政策配套措施和设定项目过于繁杂、分散,呈碎片化,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评价调整机制。”

“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宣传解读辅导不够广泛深入,政策知晓率和享受面不够高。如全市508 家高新技术企业因高新企业优惠政策解读辅导不够等多种原因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真正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新申请用电费用高、耗时长、环节多等问题。”

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用地难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小微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场地捉襟见肘,但土地指标往往会优先考虑供给大中型企业、大项目,客观上导致了小微企业的用地难。企业新申请用电费用高、耗时长、环节多等问题。

“今年节后开工开机和生产订单情况好于去年,但依然存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亟需协助解决招工难、融资难融资贵、改善营商环境等困难。我希望各级政府把协助民企缓解融资难、办证难等关键性难题的相关政策措施,做深做细做实。”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会长陈仓松说。他提议,比如推广泉州银行“无间贷”还息无需还本续贷,以及协调国有商业银行支持重点工贸企业使用政府过桥贷应急周转资金池。在“一带一路”民企国际合作中,争取中央和省、市支持政策抓紧出台,使民企走出去,项目和合规资金都能走出去,实现民企国际化和海外产业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建共赢。

福建省惠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荣城说,泉州市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中有提“市县两级要拿出一定优质公办学位,用于奖励和扶持民营龙头企业、纳税大户、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对优质学位的明确和量化落实,以利于企业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此外,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各级各类研发中心,经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民的奖励应及时落实到位。

在座谈会中,大部分企业家表示,资金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福建新同兴针纺织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剑飞也认为,当前,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破解要素制约。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协同各大金融机构分层次、不定期举办政银企座谈会或推介会,促进银企项目交流对接,形成经常性、常规化信息共享渠道和合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与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要优先获得授信贷款。

有效沟通“对话” 辩证分析谋良策

调研组通过走访发现,融资难仍是目前所有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个共性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部分企业对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企业涉及准入难、招工难、缺人才、降本增效难、政策落地难、转型升级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调研活动中,泉州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详细介绍并解读了在营造公平市场环境、降低民营企业负担、畅通融资渠道、增强科创能力、构建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举措情况,并表示,今后,将深入实施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行动方案,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把服务助推民企发展的工作,一件一件办好办实。

在县市区的座谈会上,南安市人社局提到,南安市部分中小微企业人才工作重视不够,对人才“港湾计划”等各级相关人才政策了解不多,各行业协会拥有各级各类行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其在人才分类评价中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他建议发挥九牧集团、闽发铝业、阳光中科等泉州市首批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先行先试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使用中的主导作用,探索由行业协会牵头,龙头企业及行业领军人才、骨干人才等广泛参与,制定石材、水暖厨卫等产业人才认定标准,充分挖掘各行各业“高潜人才”,在此基础上,培育泉州市的高层次人才自主评价试点行业协会。

惠安县金融办表示,通过主动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分类帮扶困难民企、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平台等举措,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在努力缓解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介绍,惠安县以传统行业建筑、石雕石材等为主的民营经济受到极大冲击,企业间互联互保融资问题严重,加速风险蔓延,部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由于整体信用环境不佳、担保人难寻、自身有效资产抵押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银行免职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得到授信。他建议加大创新性投融资渠道建设,推动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民营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引导民营企业借助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探索“政府+政策性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合作机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保险风险保障”形式,切实提高中小微民营企业和“三农”融资能力和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业家发言中提的问题,还被人大代表摘录后进行核实和督办。针对存在问题,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从两方面入手解决。需从政策层面解决的,人大常委会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对待企业提出的特殊性问题,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再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如,对台湾青年来泉创业设立创业示范基地和推荐示范团队的认定及奖励措施,自2016年出台至今,仍没有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奖励。有的未能及时跟进国家决策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如有的行业协会反映,泉州市尚无制定针对性强的支持民营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配套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前要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工商联和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企业需求,确保政策接地气、可操作,提高政策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要根据本地企业、行业实际,及时予以调整和完善,增强政策的实用性。要结合泉州实际,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配套政策措施。

陈灿辉在会议上总结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分门别类,认真研究处理。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民营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和新办法,做到民营企业有所呼、人大政府有所应,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助力泉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创新转型为导向,认真梳理完善惠企政策措施,细化政策落实措施,力破“中梗阻”,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要未雨绸缪,及时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周晓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国情
中国国情
中国网国情
17529文章数 1235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