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在出版社工作,也因为自己爱书,所以在地铁上拍了很多读书人。我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从亦庄桥地铁站上车,这样1小时的路程上,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大概拍下了100多位在地铁上读书的人。不管他们在读什么,他们手里的书好像都在发着光,在地铁里边吸引着我去拍下他们当时读书的样子。” ---朱利伟
一年多前,
习惯上下班时间在地铁上看书的朱利伟
开始留心其他在地铁上看书的人,
并用手机把这些地铁里的阅读瞬间拍了下来。
不知不觉,
这个名为《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的相册,
如今已有了近800张照片。
△朱利伟的豆瓣页面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翻书党
“真的有那么多人在地铁上读书吗?”
一开始,朱利伟也不相信
可是当她开始留心地铁上的读者之后,
发现竟然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乘地铁时读书,
几乎每节车厢都有读书人。
1
△2018年9月25日。临下车前所见。若要减轻焦虑虚无,充满真实感的当下是和平和宁静的入口。
2
△2018年7月31日。他看书太认真,到这一站疑心坐错,从车厢走出来看地铁线路图,看完后又走进车厢。他看的是《从查理大帝到欧元:欧洲的统一梦》。
3
△2018年6月19日,她遇到过三次的姑娘。仍然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她读的是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
4
△2018年6月6日。满脑子都在想别的,没心思想拍照的事。可是他就站在面前啊,就好像被安排好了。《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元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
5
△2018年5月21日。等车的红领巾。
“在地铁读书的都是什么人?
读的都是哪些书?”
在拍地铁上的读书人之前,
她对地铁阅读的想象
仅限于无聊才读书。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白发读者读《禅说庄子》。“禅说庄子”是冯学成的一系列书,一位书友说冯是真正的大师,值得读。这一册是“大宗师”,貌似已改版。他让我想起《童年与社会》扉页上的一句话:“儿童的游戏和老年人的智慧,是他们各自季节的果实”。
没有人规定一个人必须在什么阶段读什么书。她人到中年,读《百年孤独》,认真又淡定。
她带了这本《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分册》上地铁,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本在全球都堪称经典的教程。
下车前看到小朋友在读《青铜葵花》,她肩上还背着琴。放暑假了,地铁上的孩子多了起来,而孩子多会带本书上地铁。
连续两天遇到这个读《强化学习精要》的人,他每天都自己带小板凳上地铁。
上班族读考研书,谁知道他内心经历了怎样的道路?
周末地铁读书人。又见稻盛和夫,他读的是今年初东方出版社新出的稻盛和夫的《思维方式》。
地铁列车两三分钟一趟,
载着无数有趣的灵魂飞驰而去,
她只是拍下了她恰巧遇到的那一个,
而真正读书的人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在地铁有限的空间里,
读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的人也并不少。
更多很难拍下的是在用手机APP阅读的人。
更有甚者,没法拍下那些“听书”的人。
在“出版是夕阳产业”的鼓吹中,
在“还有人读书吗”的发问里,
在几乎人人低头刷手机的现实中,
那些地铁上的读书人正在
用自己的阅读行为悄悄奖赏做书人。
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
向人们传播着一种信息: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又快到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了
你有多久没读完一本书了?
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八雅轩 、澎湃新闻翻书党、播音艺考老司机等
责任编辑:王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