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历史长河延绵几千年,其实就是一部人才的历史。国家的兴起,民族的兴盛,都离不开人才的治理与奋斗。无论多么伟大的君王,无论多么足智多谋的军师,都需要一批将帅之才来辅佐,来完成指令,实现伟大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
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文人武将,个个都光鲜亮丽地闪亮登场,展露才华。但是也有庸才,在关键时刻却起到相反的作用,损兵折将,令人扼腕叹息甚至愤怒不已。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就遇到这么一个庸才,毁了他筹划已久的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公元228年的春天,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完成北定中原的宏伟大业,开启了北伐曹魏的战争。“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引文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首先采取了虚张声势的计谋,令赵云、邓芝率军从秦岭的箕谷出击,吸引了曹真的守军,然后亲率大军出其不意地从祁山而出,占据了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吓得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到了长安,派遣张邰迎战。
历史性的错误就出在这个时候,诸葛亮派遣马谡在街亭据守,迎战张邰,结果兵败如山倒,导致第一次北伐失败。“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马谡是何等人物?竟然得到诸葛亮的重用?他是襄阳人氏,是马良的弟弟。这人喜欢议论军事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让他担任参军,诸葛亮和他经常在一起探讨军事谋略,到了通宵达旦的地步。只不过马谡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而且先主刘备早就看出马谡的华而不实,曾经劝诫诸葛亮,无奈诸葛亮听不进。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引文出自《三国志》)
而且在派遣先锋的时候,一些颇有作战经验的将领毛遂自荐,都被诸葛亮拒绝,没有采纳。由此可见,诸葛亮对于马谡的器重与提携,非同一般。“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引文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但是,诸葛亮一出祁山并不是没有收获,他收伏了姜维。姜维是陇西天水人氏,智谋过人,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把毕生所学,悉数传与姜维,并对他委以重任。姜维受诸葛亮临终重托,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以北伐曹魏为己任。
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很高,“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然而造化弄人,时势不允,姜维最终遗憾而死。
从诸葛亮的评价以及委以重任来看,姜维的才干要高出马谡许多,这两个人才的一得一失之间,似乎得大于失,是可喜可贺之事。单从两人的才干来看,诸葛亮一出祁山,失马谡得姜维,确实得大于失。但是,从马谡的街亭之失所造成的损失来看,却是得不偿失。
诸葛亮为第一次北伐做了很多准备。他不计前嫌,与东吴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倘若街亭不失,蜀汉大破魏军,在陇右站住脚,与汉中互为掎角之势,就为日后进军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蜀汉兵败,曹魏必然加强了陇右的军备,诸葛亮再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占据陇右了。
而且此次兵败,对于蜀汉的士气和元气,以及军备,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和损失,为此后数次的北伐失败,埋下了伏笔。从这些方面来看,诸葛亮一出祁山,虽然得了才智过人的姜维,可是相对于马谡造成的损失来说,却是得不偿失的。
(参考史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