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内容:沅弟因我批评指责的信,痛加引咎自责,害怕陷入危机,而想走上谨言慎行的道路,能够这样做,一定是弟弟终身得福的好事,也是我家的幸运,季弟的信也是平和温雅,比往年的极具傲慢之气强多了。
我在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十月二十八日早上在屋阶前侍奉祖父星冈公,并请教他说:“这次进京城,请求祖父给予教导训示。”星冈公说:“你的官是做不完的,你的才能是好的,但是不要骄傲自满。满招损,谦受益,你如果不骄傲,就更好了!”这个遗训还没多远,到现在还如同耳提面命,回响不断。
现在我用这段话告诫两位弟弟,总以去掉傲字为第一重要。唐虞时代,有个叫丹朱的恶人,傲慢;有个叫象的人也傲慢;桀纣的无道,说自己能力强,可以拒绝一切忠言,能言善辩,可以粉饰一切过失,说自己的命运受之于天,说敬重不必实行,这些都是傲的表现。
第二部《一代名相狄仁杰》
精彩内容:“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是侦探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的经典台词,也是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
因为这部神剧,狄仁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然而,很多人对狄仁杰的了解,也仅仅知道狄仁杰是一个断案高手,而对断案以外的狄仁杰知之甚少。
不错,狄仁杰的确是个断案如神的高手。
他在仪凤元年(公元676年)被擢升为大理丞(最高法院的办公厅主任),掌管国家刑法大权。任职期间,他公正廉明,执法如山,明察秋毫,英明善断,到任仅一年,就判决了以前积压的几千件案子,牵涉到一万七千人。神奇的是,这些案子判决结束后,竟然没有一人喊冤。
所以说,神探之名,狄仁杰当之无愧。
精彩内容:鲁迅对于辫子,受尽痛苦,真是深恶而痛绝之,他的著作里可以引证的地方很多,记得《呐喊》便有一篇《头发的故事》,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
晚年的《且介亭杂文》里有云: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反以为全留乃是长毛,全剃好像和尚,必须剃一点,留一点,才可以算是一个正经人了。而且还要从辫子上玩出花样来。
鲁迅回国之后,照例装假辫子,也受尽侮辱,同书里有云:“不亦快哉!”——到了一千九百十一年的双十,后来绍兴也挂起白旗来,算是革命了,我觉得革命给我的好处,最大,最不能忘的是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的在街上走,再不听到什么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终于也有了这一天了。
第四部:《盛唐名将郭子仪 》
精彩内容:公元六九零年,大唐天后武则天借佛僧法明之口,在民间广造舆论,说武后为弥勒佛转世,当代唐为天子。接着一出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之大戏登殿,民奏请武后更改国号。至此,六十七岁的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在称帝前的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在称帝后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武则天特别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因此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一格,一律量才使用。为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度,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更重要的一点,她还首创了史上未有的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朝廷选拔和储备更多的军事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之才孕育而生。
北朝以来民风尚武,中土风行骑射、角抵(徒手搏斗)。武则天开设武举后,推波助澜,民间习武蔚然成风,甚至连文人学子亦击剑骑射,好尚武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