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大战中,孙权的做法,令得所有人都佩服他赤壁之战,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对抗曹操之时,整个过程很不容易。他听着他的谋士张昭等人劝他投降的言语,他内心似乎有些犹豫,似乎想要去用投降去换取江东百姓的平静生活,而又有一部分人,例如黄盖等,主张去以作战一决胜负,用战争的胜利来换取江东的平安。
之前他对这两种态度都十分的犹豫,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他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才能将利益扩充到最大化,才能更好的让自己更加的幸福,才能真正的稳固住自己的地位。或者说使自己日后的日子更加平坦,更加舒适。因此他略微的选择逃避,他以去上厕所为借口,出去自己静一下。而随着他出来,鲁肃接着又赶了出来,鲁肃用自身与孙权作对比,劝说着孙权不要去投降曹操,又以孙权投降前后生活做对比,使得孙权似乎坚定了他不去投降曹操的念头。
然而哪怕孙权自己有了不投降曹操,打算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念头。但他还是想要听他的谋士们将话说完,他再最后拍板作出最后的决定。当武将和文官起了争执之时,他们都在议论纷纷,而且众说纷纭。这个时候孙权并没有做出决断,他是想要听完周瑜的意见再去做决断,而周瑜的看法则是主战。周瑜分析了曹操在这次大战中最大的劣势,那就是他不擅长水战,而他也深知曹操犯了兵家的大忌。
因此周瑜像孙权说出了自己方所占有的优势,那就是曹操的主要劣势,最后他又告诉周瑜,不论如何他们一定会血战到底为了终于合为了吴国的百姓万死不辞。而正是周瑜的这句话语,将孙权的所有的疑虑全部打消。接着孙权拿出佩剑,砍下面前的桌案的一角就说诸官将有再言,形状与此案同。就这样他下定决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而这件事持续的时间很长,在孙权犹豫的期间,也引发了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之势,而孙权一直没有肯表决,直到他搞清楚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直到他听完了所有的文官武官的见解,所有人的意见,所有人的分析之后,他才最后拍板作出最终的决定。
其实他做决定的过程时间虽然很长,但这并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做法。他最后决断之时,十分果断的行事,而在决断之前又听取所有人意见,它采用的方式就是监听而不偏听掌握了所有的利害关系之后再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使得自己尽可能的避免没必要的损失。而孙权的这种处世之道也交给我们这兼听的重要性,也就给了我们如何处理事情,才能够使得伤害系数降到最小,使得自己内心更明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兼听呢?怎样才能够做到使得劣势最小化,那就是应当允许别人和自己的话语起有冲突和不同,那就是尽可能的先不要去发表自己的言论,尽可能的先听从他人的说法。当一个领导者发表了自己的言论之后,手底下的人可能就不敢于去直言或者说不敢于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想见解。而在这个时候不同的观点,可能又会成为成为一种意义,而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兼听。因此想要兼听,领导者必须尽可能的先学会去倾听他人的想法,尽可能的先保留住自己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