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冰川的理解,是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做气候变化研究和行动倡导的专业人士,把冰川视为气候变化影响的指示器。
然而冰川和人类最直接的联系,以及人类研究冰川的最原初的动力来自于,它是固体形态的淡水水库,储存了地球上75%的淡水。
新疆是极端干旱区之一,冰雪融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供给来源,天山有着“中亚水塔”之誉。
祁连山冰川观测站的故事之后,今天要分享的是绿色和平跟甘肃省科学院防灾所及中科院专家沈永平研究员在今年夏天考察中去到的第二站——天山1号冰川。
当历史遇见未来
最早到达天山1号的中国科学家们,就是寻找水源而来。乌鲁木齐河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城市水源之一,是乌市的母亲河;这条河年内径流中,26.7%的水量来自冰川融水的补给。
六十多年前,科学家们顺着乌鲁木齐河来到上游,经过高山峡谷,经过山上游牧的哈萨克族的帐篷和羊群,经过沿路多条冰川,最后到达了河流的源头:两条朝北山坡上的连为一体的冰川,这就是天山1号冰川。
其中的“1号”即是由当年的研究编号而来。1959年,在乌鲁木齐河的源头,天山山脉天格尔山中建起了冰川观测试验站。
天山站基站外景,摄于2018年。 严荼/绿色和平
2018年绿色和平的团队也是沿着乌鲁木齐河溯流而上,走的这条路曾经是穿过天山的南北疆联通道路,和重要的旅游路线;从2006天山1号禁止游客进入后,这条路就没什么人走。我们先来到了位于海拔2130米的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天山站)基站,比起之前去过的祁连山站,天山站的基站居住和工作条件都更好。
再往上开车行进35公里左右,才会到达位于海拔3545米的高山站,是野外考察人员和站点观测人员的住所和后勤设备存放处;从这里再走5公里,就到了天山1号脚底下了。
早年的旅游者看到的天山1号冰川,像一个“V”字形,或者说像肩膀垂下的手臂,手在底部相握;从1993年开始,这两只手永远地分开了。
天山1号冰川退缩对比图
之前在祁连山考察,拍摄老虎沟12号冰川时,遇到阴天;这次在天山,天气很好,头一天在基站还看到彩虹。可是当我们走到了林线以上、冰川脚下,还是进入灰色系的世界。
冰川西侧冰舌的融水,先自行流淌一段,再和东侧冰舌的融水汇到一起。我们越过了东侧冰川的这条融水,走到了冰舌跟前,近处看这个正在消融的远古庞然大物。看着面前几千岁的冰化作水,内心是敬畏与紧张。
更让人紧张的,是这条冰川的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直指人类的未来。
正在消失的天山1号
天山1号冰川自1959年有观测数据以来一直处于退缩趋势。原来汇流为一体的东西两支,也于 1993 年分离成独立的两条冰川,而且这种退缩趋势还在加剧。
1981年天山站进入世界冰川监测服中心(WGMS),是WGMS冰川监测网络中的10个重点冰川之一,中亚内陆冰川的代表观测站点。
详尽的数据告诉我们,从1986年到1996年,天山1号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开始加剧;1996年以后的10年,变化愈加剧烈。全球气温的升高,在冰川消融中起到70%的作用,1号冰川的消融趋势,与全球和局部气温的升高同步。
天山站站长李忠勤说,如果按照目前对消融和退缩速度计算,再过50年,天山1号冰川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新疆有20695条冰川,其中超过80%的冰川(指数量)体量小于1号冰川,而体量越小的冰川消亡速度越快。这意味着,极端情况下新疆80%的冰川(指数量)将在50年后面临从地球上消失的风险。
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对河流补给、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急速升温情景下,天山1号融水径流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后快速减少。
新疆冰川的这些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河流的补给,这些变化还会影响局部气候,李忠勤站长说,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只能说,这导致的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并不乐观。
天山站站长李忠勤。 铁丐/绿色和平
除非,李忠勤站长说,按照《巴黎协定》提出的升温控制目标,1号冰川的寿命可以延缓到90年。多出来的40年,对人类来说意义重大。
天山没有童姥,个个都是侠客
在中科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天山站已经成为一个在中国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观测、试验和研究的野外基地。
天山站荣誉不断,1988年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对外开放台站,1997年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评审中被评为A类站,同时被授予野外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的众多冰冻圈科学家,大部分都曾在天山站实习或研究;包括曾担任过气象局局长、IPCC第四次、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组长的秦大河院士。
部分曾在天山站工作的科学家。 铁丐/绿色和平
我们到达天山站基站当天,就遇到一群从高山站上下来的大学生,刚刚结束了他们5天的实习工作。他们兴奋地描述着在山上的工作:穿着防水靴登山冰川,站在冰川上几个小时,从仪器里收集测物质平衡的数据。打地铺,吃干粮,没有自来水和室内厕所……但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困难。
冰川研究的工作,需要面对高海拔和寒冷的挑战,在有限的条件下不仅要生活,还要收集数据,远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家人朋友……然而在这里,有壮美的野外景色,有冰川带给人的震撼,以及科学家的使命感。
在冰舌下见证、记录气候变化。 铁丐/绿色和平
天山冰川站分基本站、高山站和阿尔泰山冰川积雪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从不同站点汇总上来的大量信息,给我们呈现了区域性的变化,正在发生。
在天山站做研究的学者,早就意识到,在干旱的中亚地区的这些重要冰川,对人类最直接的意义是水源,但也早就超出了水源那么简单;冰川研究与气象、气候、灾害等话题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与复杂。
“我并不是冰川消融的影响方面的专家,”天山站的李站长带着学者的谨慎和对科学的谦逊介绍到,“但是要是我们以为冰川消融,只是影响了河流的径流量,显然是低估了这一影响。短期来说,冰川加速消融和提前消融,会增加河流的径流量;结合气温升高的因素,会改变区域的小气候,可能会导致暴雨、洪水等等极端天气;这将是链条式的剧烈的反应。”
李站长的表情一点也不轻松,天山站承担着气候变化影响、及其应对的各种研究的基础工作。从天山站,从天山1号冰川,从这群谦虚和坚韧的学者口中,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冰冻圈告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冰冻圈告急:2018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冰川研究》
此项目已在甘肃省获得临时活动备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